淋巴肉瘤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浅谈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
TUhjnbcbe - 2022/9/11 22:28:00

#淋巴瘤#

淋巴瘤——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是免疫系统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淋巴结、扁桃体、脾及骨髓最易受累。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是最具特征性的临床表现。

诊断及分型需依赖病理,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及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治疗措施的选择取决于病理分型及分期。

流行病学:

总发病率男性为1.9/10万,女性为/10万,各年龄均可发病以20-40岁为多见。我国淋巴瘤死亡率为1.5/10万,居恶性肿瘤死亡的第11-1位。

病因与发病机制:

EB病*与儿童Burkitt淋巴瘤发病相关;

幽门螺杆菌与B细胞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淋巴瘤(MALT)相关:

HTLV与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相关;

免疫缺陷,如AIDS、器官移植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干燥综合征等患者淋巴瘤发病率增高:

病理分型:

霍奇金淋巴瘤(HL):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病理分型/霍奇金淋巴瘤;组织学发现R-S细胞为特征。;

临床表现:

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

多累及颈部、腋窝、纵隔、腹膜后等;

可产生相应的压迫症状,如压迫神经引起疼痛:纵隔淋巴结肿大可致咳嗽、胸闷、肺不张及上腔静脉综合征:腹膜后淋巴结压迫输尿管引起肾盂积水等;

侵犯器官:肺浸润、胸水、骨质破坏、肝脾大;

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等一般症状。

实验室检查:

病理学检查:

淋巴结病理是诊断和排除诊断的依据,需通过表浅淋巴结切除、深部淋巴结B超或CT引导的细针穿刺、内窥镜甚至开胸、剖腹探查等技术获得。

免疫组化及染色体检查有助于NHL分型。

影像学检查:

探明淋巴结肿大的范围,进行分期及疗效观察,但不能作为确诊依据。包括:表浅淋巴结(B超)、纵隔和肺(胸片、CT)、肝脾肾腹膜后淋巴结(B超/CT)。

血液和骨髓检查

化验检查:ESR加快,LDH升高等。

分期:

I期病变仅限于2个淋巴结区

(I)或单个结外器官局限受累(IE).

II期病变累及横膈同侧2个或更多的淋巴结区(II),或病变局限侵犯淋巴结以外器官及横膈同侧1个以上淋巴结区(IIE)。

III期横膈上下均有淋巴结病变(Ill).可伴脾累及(IIIS),结外器官局限受累(IIIE),或脾与局限性结外器官受累(IIISE)。

IV期一个或多个结外器官受到广泛性或播散性侵犯,伴或不伴淋巴结肿大。肝或骨髓只要受到累及均属IV期。

各期按全身症状分A、B两组。无症状者为A,有症状者为B。

全身症状:

1.发热8℃以上,连续三天以上,且无感染原因;

2.6个月内体重减轻10%以上;

.盗汗。

治疗:

化疗为主,放化疗结合:淋巴瘤的基本治疗策略。

生物治疗。

骨髓移植。

中医药治疗。

1
查看完整版本: 浅谈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