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我的闺蜜老红帽
#肿瘤#
年7月14日,来自荷兰伊拉兹马斯医学中心的FlorisDammeijer等人在CancerCell上发表题为Immunesuppressioninthetumor-draininglymphnodecorrespondswithdistantdiseaserecurrenceinpatientswithmelanoma的文章,整合了多维度基因表达分析、数字空间图谱以及多色共聚焦成像等方法,研究分析了临床三期黑色素瘤病人的肿瘤引流淋巴结中的免疫组分。
通过使用抗PD-1/PD-L1抗体和抗CTLA-4抗体等的免疫疗法可以显著提高转移性黑色素瘤病患的生存时长。近期临床工作显示,对于三期以及高危二期黑色素瘤病人来说,免疫疗法可以显著提升无复发存活率。当然,有很大一部分病人对免疫疗法并不敏感,且其原因未知。作者以及其他一些研究组发现,在临床前期模型中,肿瘤引流淋巴结与抗PD-L1抗体疗效相关。作者还发现,非转移黑色素瘤病人肿瘤引流淋巴结中PD-1和PD-L1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度,与其远处复发概率相关,这也说明肿瘤引流淋巴结中的免疫抑制作用,有可能抑制了一类持续存在并效果显著的抗肿瘤免疫响应。当然,参与这一现象的细胞类型以及信号通路,包括组织定位等仍不清楚。
作者招募了已经接受手术治疗的20位三期黑色素瘤病患,其中,10位术后24个月内发生远处转移(复发组),10位5年内没有复发(未复发组)。作者对它们的肿瘤引流淋巴结进行基因分析,发现两组中差异表达的基因有94个,其中在未复发组74个基因上调。这些基因与淋巴细胞活化相关,显示了T细胞活性增强可以增强抗肿瘤免疫作用。而复发组II型干扰素相关基因上调,这与免疫抑制作用相关。
淋巴结具有结构异质性和位置特异性等特征。作者通过来自肿瘤转移病人的肿瘤引流淋巴结的数字空间图谱分析发现,疾病复发与远处肿瘤引流淋巴结的免疫抑制作用相关。
接下来,作者研究上述上调的淋巴细胞相关基因是否与免疫抑制作用呈现负相关。作者综合RNA测序和空间图谱等数据,发现一些白细胞特征基因和免疫刺激蛋白STING与淋巴细胞活化相关,而复发病人远处病灶中免疫抑制蛋白,包括CTLA-4,PD-L1和IDO1等水平上调,且与上述淋巴细胞活化相关基因呈现负相关。值得注意的是,未复发病人的远处区域这些免疫抑制蛋白水平显著下降。
再下来,作者研究肿瘤引流淋巴结中的这些免疫抑制分子的细胞起源。作者采用多色共聚焦成像技术,研究不同免疫细胞上IDO1和PD-L1表达情况。发现在复发病人的远处区域,PD-L1+树突状细胞水平明显上升。指的注意的是,这些细胞与CD8+T细胞存在明显相互作用,这些结果也说明黑色素瘤的肿瘤引流淋巴结中的抗肿瘤免疫抑制作用,与肿瘤病灶处存在空间距离。
最后,作者还假设肿瘤引流淋巴结的免疫结构差异可能影响黑色素瘤的远处复发概率。根据这一思路,作者以及其他研究组发现小鼠黑色素瘤细胞可以改变肿瘤引流淋巴结的免疫微环境,这不仅导致近端淋巴结的免疫抑制作用,还促进了远处黑色素瘤转移。
综合上述结果,作者展示了肿瘤和肿瘤引流淋巴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其可以决定机体周身的抗肿瘤免疫和远处肿瘤转移,从而影响病患的生存率。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