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肉瘤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医生和患者不够用了肿瘤专家痛批百余药企
TUhjnbcbe - 2021/12/23 15:50:00
白癜风诊疗康复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234/

“张广有·专家痛批百余药企扎堆PD-1,[].医师报,-9-27(3)

讨论嘉宾

杨志敏 国家药品审评中心化药临床一部部长

李 进 CSCO理事长、医院肿瘤医学部主任

郭 * CSCO副理事长、医院副院长

吴一龙 CSCO前任理事长、医院终身主任

郭*教授

李进教授

陈传本教授

杨志敏部长

吴一龙教授

9月21日,在厦门召开的第二十一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年CSCO学术年会免疫治疗论坛上,医院副院长郭*教授指出,目前国内有多家药企扎堆免疫治疗药物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的研发,大量重复性的临床试验消耗了太多宝贵的科研资源,不仅搞科研的临床医生不够用了,连入组试验的患者都不够用了!

郭*教授的声音揭示了国内药企研发严重同质化、浪费大量科研资源的顽疾。在PD-1抑制剂研发的热潮之下,我们无奈地发现,国内药企普遍存在既找不到创新的差异化突破口、又不敢不随波逐流上马新药研发项目的“同质化”困境。如何在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新药研发浪潮中找到一丝差异化?专家认为,除了快人一步的创新意识,国内药企更需要市场差异化竞争的思维方式和对临床需求的深刻理解。

免疫治疗会场成CSCO最为火爆的会场之一

警惕PD-1重蹈共享单车倒闭潮

什么是PD-1免疫疗法?它就是通过药物阻断PD-1/PD-L1通路,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也可能攻击正常组织。该疗法的突出特点是对肿瘤的持久控制,而且对多种肿瘤有效。因此,PD-1抑制剂已经成为全球最为火热的肿瘤药物研发领域,未来或将占据肿瘤治疗的半壁江山。

今年以来,肿瘤新药的研发和审批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从关税、医保、临床试验、新药审批制度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策,加快了中国自主研发新药的上市进程,同时让更多的进口新药进入中国。得益于新出台的创新治疗药物优先审评制度,7月26日,默沙东公司旗下的PD-1抑制剂药物帕博利珠单抗正式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批,从提交申请到获批仅用时五个多月,成为国内第一个获批用于治疗晚期黑色素瘤的PD-1抑制剂药物。与此同时,不甘示弱的国内药企更是卯足了劲,信达生物、君实生物、百济神州和恒瑞医药等第一梯队进展较快,其旗下的国产PD-1抑制剂将于年下半年至年上半年全部投放国内市场。

经《医师报》记者查证,目前全球药品市场共有多种PD-1新药获得上市或上市审批中,有超过个PD-1抑制剂的临床试验项目同时开展。而在中国,据国家药品审评中心化药临床一部部长杨志敏介绍:“截至年6月25日,中国共有项PD-1试验在Clinicaltrials登记开展,全球研发热度仅次于美国。”当默沙东在国内吹响“上市卡位战”的号角时,后进场的国内药企处境更为严峻。为此,国内药企在PD-1药物研发试验项目上都在拼命追赶进程,紧随着4家领先的药企身后又新增加了10余家国内药企的队伍,其中6款药物处于I期试验,3款药物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还有9款药物正在新药研发的阶段。对此,医院吴一龙教授不由得表达自己的担心:“中国真的需要这么多PD-1抑制剂吗?”

国内药企扎堆PD-1抑制剂的现象暴露出我国药品研发的短板:首先,国内药企在肿瘤药物靶点选择上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很多药企上马PD-1研发是基于国内外药品研发的热潮,而不是针对性的产品研发规划;其次,国内资本既垂涎于免疫治疗市场数百亿美元的市场价值,又无法承受自主创新的高风险,选择同行都在做的PD-1药物无疑是稳妥回报的首选。事实上,PD-1研发扎堆只是药物研发同质化的缩影,这种做法虽然减少了研发的风险,但也使得我国的新药研发长期“受制于人”。

药企争抢先发上市的激烈竞争势必造成短时间内大量重复的项目上马和盲目的资本投入,各大药企的临床医院临床试验中心的门槛,临床专家和患者不够用的怪象频频发生,临床试验的样本量和规范性难以保证。以致于郭*教授公开发出警告:当资本的狂热浪潮消退,PD-1抑制剂是否会重蹈“共享单车”大批倒闭潮的覆辙?这绝不是杞人忧天的想法。

PD-1抑制剂作用机制

免疫治疗新药在中国的研发如火如荼

以需求为导向做差异化创新

尽管对于患者来说,国内外药企在市场竞争下的优胜劣汰可以促进新药的早日上市,让广大患者获得更好的临床获益。但对于捉襟见肘的国内临床科研资源来说,药企研发同质化造成的影响却不容小觑。郭*教授表示:“药企扎堆研发PD-1抑制剂,以致于有限的临床资源被浪费在大量重复的研发项目上。医院不再接受单药PD-1抑制剂的临床试验申请,只接受PD-1抑制剂联合用药的临床试验项目,就是希望引导药企多做差异化的创新,避免同质化。”

目前,国内药企对于PD-1抑制剂的研发重点,还是延续以前的仿制药的研发惯性——药品化学结构的创新、生物等效性的验证以及已知适应证的重复试验,而轻视其他方面的创新,比如患者依从性、不良反应、剂型改良、适应证拓展、联合用药、中国患者个体化需求等。失去先发优势的国内药企如何才能“后者居上”,实现“差异化创新”的突围?

一方面,国内药企领先于别人找到适当的适应证。欧美药企巨头在PD-1抑制剂的临床适应证研发策略就值得我们借鉴,比如领先者百时美施贵宝、默沙东最早开发的适应证是黑色素瘤和非小细胞肺癌,而后来者罗氏、默克、辉瑞则选择以PD-L1药物分别率先在膀胱癌和Merkel细胞癌中寻求突破。因此,即便国内药企在PD-1抑制剂的上市进度上失去先发优势,但若在晚期肝细胞癌、食管鳞癌、胃腺癌、淋巴瘤等某个适应证的临床试验上成为第一名,则有可能成为脱颖而出的黑马,在市场获得一席之地。此外,针对同一个适应证,药企也可以通过不同的联合治疗组合试验,比如肿瘤免疫疗法+化疗、免疫药物+靶向药物、抗体药+小分子抑制剂等形成差异化的创新优势。

另一方面,一些药企把适应证和生存率放在研发的第一位,而对于治疗后*副反应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生和患者不够用了肿瘤专家痛批百余药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