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肉瘤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带您认识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TUhjnbcbe - 2021/12/16 18:28:00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又称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KikuchiFujimoto病,是一种少见的以淋巴结为主要病变的良性自限性疾病,年由藤本吉秀和菊池昌弘首先报道。本病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多见,儿童病例多见于年长儿,临床主要特征为顽固性发热、痛性浅表淋巴结大、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减少。由于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极易误诊。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necrotizinglymphadenitis,HNL),又称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菊池病(Kikuchi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良性疾病,特征为颈部淋巴结肿大和发热。该病年轻女性多见,但近年来男性发病率有上升,并有死于该疾病的报道。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较好,少数可有复发。

病因病理

尽管尚不明确HNL的发病机制,但其临床表现、病程和组织学改变提示该病存在T细胞和组织细胞对感染因子的免疫应答。具有细胞*性的CD8阳性T淋巴细胞介导的凋亡性细胞死亡,是细胞破坏的主要机制,而组织细胞可能增强了这一过程。人们已提出多种诱发因素,包括:EB病*、人疱疹病*、人类免疫缺陷病*和细小病*B19等。

SNL的性别和年龄易感性以及组织学特征,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相同。已观察到SLE患者淋巴细胞和内皮细胞中的管网状结构,与HNL中所见相似。一项超微结构研究提出,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一种病*感染的转化型淋巴细胞所致的自限性、SLE样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特征:

患者多因颈部单个或多个淋巴结肿大就诊,通常位于颈部特别是颈后部,一般质硬、光滑、呈散在分布且能活动,可有局部压痛。常伴发热,多为低热,少数为高热,淋巴结肿大与发热同步,也可无明显发热,一般情况较好。可伴皮疹和上呼吸道症状,少数患者伴消瘦、恶心、呕吐、盗汗及咽痛等症状。

本病的临床特征可总结如下:

①绝大多数病者有发热,体温39℃左右,热型多不规则。

②淋巴结大,以单侧颈部淋巴结为主,多有轻中度压痛。

③外周血白细胞数减少,常少于4×/L,分类多以淋巴细胞为主。

④红细胞沉降率增快、LDH升高。

⑤部分病者出现肝脾大及一过性皮疹,纳差、乏力、消瘦、关节肿痛等情况也较常见。

⑥诊断主要依靠淋巴结病理检查确诊:其特点为广泛性凝固性坏死伴有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

⑦抗生素治疗无效,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实验室检查:

部分患者可出现白细胞下降,血沉升高,C-反应蛋白轻度升高以及贫血等症状,少部分患者可有转氨酶升高。抗核抗体(ANA)、类风湿因子和红斑狼疮细胞检测通常呈阴性。可同时进行针对EB病*、巨细胞病*和HIV等其他感染因子的血清学检查。

关于本病诊断

诊断:目前国内尚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一般根据三大主要表现:①轻度痛性淋巴结肿大,以颈腋部淋巴结为主;②发热,抗生素治疗无效,而对糖皮质激素敏感;③一过性白细胞减少,特别有粒细胞减少。次要表现:血沉增快,一过性肝脾肿大,皮疹,难以用其他疾患解释的多脏器损害,结合肿大淋巴结的病理检查可确立诊断。实验室检查:1.血象多数病例外周血白细胞减少,分类提示淋巴细胞增高,部分患者可见异形淋巴细胞(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亦可出现异淋,但白细胞总数往往明显升高,异淋比例亦较高,常>10%)。本病患者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多在正常范围内。2.骨髓象多数呈感染性骨髓象伴粒细胞退行性变,个别患者可见到粒细胞成熟障碍及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其他辅助检查:1.淋巴结活检为本病确诊的依据。①淋巴结正常结构消失,副皮质附近有大片坏死,其内混杂以多数碎片,坏死区周围有大量组织细胞而无粒细胞浸润。组织细胞可吞噬核碎片,亦可见到组织细胞崩解,仅见细胞碎片及完全坏死;②可见变异淋巴细胞(即免疫母细胞)和浆细胞样单核细胞同时出现;③有残存的淋巴小结,免疫组化显示CD45RO+(T)细胞较CD45RA+(B)细胞多;CD68+和lysozyme+细胞主要分布于坏死区,仅见少数散在于交界区和边缘区。CD15阴性或仅见于嗜酸性粒细胞阳性,提示病灶为非化脓性,同时亦可排除髓系白血病细胞浸润。2.X线、CT检查除外结核及肿瘤占位性病变。3.B超提示淋巴结、肝脾肿大。

对长期原因不明发热、淋巴结肿大需考虑该病。应及时行淋巴结活检明确诊断。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病理改变,即病变区可见淋巴结内结构破坏,淋巴结皮质区与副皮质区伴大片凝固性坏死和组织细胞增生,坏死灶内有细胞核碎片及核固缩、核溶解细胞、组织吞噬现象,组织细胞浸润,淋巴结包膜完整,无中性粒细胞浸润,此外,在光镜检查的基础上,必须结合免疫组化的结果。根据组织学分三型:①增生型、②坏死型、③*色瘤样型,本文以坏死型多见,主要表现为高热。本病容易误诊为霍奇金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核、川崎病、结缔组织病等,故对于淋巴结大患者淋巴结活检必不可少。

图:淋巴结结构破坏,可见散在的片状坏死灶(箭头所示)

临床误诊原因

HNL目前误诊率较高,绝大部分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淋巴结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结结核、淋巴瘤等。除了对本病缺乏认识外多与以下因素有关:①部分病例淋巴结大出现时间迟于发热,故病初早期诊断存在一定难度。②体检不仔细,忽略淋巴结检查,在淋巴结大不明显时易误诊。③淋巴结活检为有创性检查,家属不易配合,医生对活检亦不重视也是造成误诊的一个原因。因此,及时地发现增大淋巴结并行病理检查能帮助明确诊断,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缩短住院时间。此外,本病还需与霍奇金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缔组织病等鉴别。尤其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两者均可出现长期发热和颈部淋巴结大等表现,部分SNL病者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也可增多,某些重症的HNL病儿甚至可引起类似于重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所致的嗜血细胞综合征:

关于治疗

本病尚无确切的有效治疗,其症状和体征通常在1~4个月内消退。解热镇痛药及非甾体类抗炎药可缓解淋巴结触痛及发热;对有严重或持续症状的患者可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或高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静脉用免疫球蛋白治疗。由于该病可能发展为SLE,或者出现复发,所以建议对受累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大部分为自限性过程,但有复发的报道。复发病例较初发病例的症状持续时间更长,ANA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者,复发的风险较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带您认识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