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根据:医院郭赞央老师日常读书笔记整理而成,图片来源书内截图或网络,特此声明
卵巢癌病理与临床
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三位,预后差,总体5年生存率很低。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可处及腹部巨大的肿块。浆液性囊性癌:乳头体、沙粒体、钙化特征。黏液性囊腺癌:体积较大,充满黏液,具有出现和坏死共存。
MR征象
囊实性混合存在,肿瘤实性部分不均匀强化。MRI动态增强呈速升-缓降型。恶性腹水、腹膜种植。肝内转移T2WI显示清楚,呈高信号,增强呈延迟性强化。
讨论
MR的优势是在于确定盆腔肿块的起源,并对卵巢病变进一步区别肿瘤性与非肿瘤性病变、恶性与良性肿瘤。诊断卵巢肿块为恶性的主要标准
1、瘤径大于4cm;
2、实性肿瘤或大部分实性;
3、壁厚超过3mm;
4、间隔厚度超过3mm或出现结节;
5、坏死。
诊断恶性肿瘤的辅助标准:
1、盆腔器官或盆壁受侵;
2、腹膜、肠系膜或大网膜病变;
3、腹水;
4、肿大淋巴结。
鉴别诊断
良性肿瘤多轮廓光整、边界清楚,大部分信号均匀;恶性肿瘤轮廓不规则,信号不均匀,大部分病变范围广泛,对周围组织有浸润。但卵巢原发与转移性肿瘤的MR表现不易区分,在检查时应注意原发灶的消化道有无异常,Krukenberg瘤常为双侧性,多数为实性,有助于诊断。
卵巢间质肿瘤纤维瘤和卵泡膜瘤
病理与临床
起源于间质细胞,是卵巢最常见的良性实性肿瘤。两者组织学表现相似,常称卵泡膜纤维瘤名称。首先手术治疗。
MR征象
T1WI呈中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反映其含大量胶原的特征。动态曲线呈缓慢上升及慢进慢出型。
鉴别诊断
Brenner瘤和外生性子宫肌瘤,由于富含平滑肌和纤维成分,T2WI均表现为低信号。多体位观察大多可分辨外生性子宫肌瘤。如伴子宫内膜增厚,提示具有雌激素活性,则倾向为卵泡膜纤维瘤。与Brenner瘤鉴别较困难,但临床意义不大,治疗原则相似。
硬化性间质瘤
病理与临床
最常见于年轻女性,可与卵泡膜纤维瘤区分,常伴月经不规则。典型的组织学特征为假小叶样结构,由梭形细胞、圆形和卵圆形细胞组成。
MR征象
T1WI、T2WI肿物周围低信号。动态曲线呈快速的明显增强,延迟期肿瘤持续强化。反映了肿瘤的血管成分丰富,结节状的改变反映了组织学上的假小叶结构。
颗粒细胞瘤
病理与临床
在性索间质肿瘤中,颗粒细胞瘤具有恶性倾向。肿瘤多为单侧、实性,分泌雌激素。多数患者伴发子宫内膜的异常增厚。多数表现为绝经后出血或阴道不规则出血。具有局部浸润征象,骶骨受侵并不少见。
MR征象
单侧卵巢囊实性肿块,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增强实性部分有强化。肿瘤的实性和囊性成分呈海绵状分布,具有特征性。
三、生殖细胞瘤无性细胞瘤
来源于尚未分化的原始生殖细胞瘤,其病理形态和组织来源与睾丸精原细胞瘤相似,又称卵巢的精原细胞瘤。少见,占卵巢恶性肿瘤的2-4%。在T1WI与肌肉相仿,T2WI呈混杂高信号,多为体积较大的分叶状肿块,瘤体较大时可有不同程度的坏死出血,强化不均匀。
内胚窦瘤(卵*囊瘤)
是另一种发生于年轻人的少见卵巢实性恶性生殖细胞瘤。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血AFP升高有利于术前的正确诊断。MRI表现为年轻女性卵巢较大肿物,可见出血囊变区。增强呈高血供,超过子宫肌层的强化程度,是其重要特征。
支持间质细胞肿瘤
是常见的伴有男性化征(闭经、多毛、声音低沉等)的卵巢肿瘤,发生于任何年龄。预后远好于卵巢上皮性肿瘤。通常较小、实性、单侧。该病的临床表现较影像表现更具有特征性,诊断更依赖临床特征和实验性检查。
其他卵巢原发肿瘤
卵巢可发生任何类型的软组织肿瘤,平滑肌是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但有时可见平滑肌肉瘤。其他原发于卵巢的肉瘤少见。正常情况卵巢缺乏淋巴细胞,卵巢淋巴瘤常为播散性疾病过程的一部分。肿瘤通常较大(15cm),大多双侧受累。淋巴瘤可侵犯卵巢,但卵巢侧正常结构留存。
卵巢转移瘤占所有卵巢恶性肿瘤的10%。按先后顺序,转移到卵巢最常见原发肿瘤为胃肠道癌、胰腺癌、乳腺癌和子宫恶性肿瘤。Krukenberg瘤预后很差,发现卵巢肿块一年后死亡率约为90%。
MRI发现的卵巢转移性肿瘤是非特征性的。包括:大部分双侧性,部分为单侧,卵圆形边界清晰的实性或囊实性肿块,卵巢轮廓基本正常,原发肿瘤病史对诊断尤为重要。在T2WI不常见的周围或随机分布的低信号,在组织学上与致密的胶原间质有关,此征象在原发卵巢肿瘤很少见,他的出现可支持Krukenberg瘤的诊断。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强化。
往期精彩回顾
丨点击→丨新乡医学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