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肉瘤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第十六届CSCO长白肿瘤高峰论坛泛瘤种篇
TUhjnbcbe - 2021/9/10 21:11:00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6223398.html
年7月16~18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CSCO小细胞肺癌专业委员会、吉林省抗癌协会、吉林省抗癌协会肿瘤精准医学及药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吉林省医师协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吉林省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吉林省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吉林省癌症中心联合主办,医院承办的“第十六届CSCO长白肿瘤高峰论坛”在北国春城正式召开,与全国肿瘤同道共话肿瘤诊疗创新发展。会议精彩不断,泛瘤种篇章中有更多肿瘤学专家上场“传道受业解惑”。特整理大会泛瘤种篇精华,以飨同好。

百舸争流,勇立潮头

该学术环节中,率先开场的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本小节由医院王彦荣教授和郝彦勇教授共同主持。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教授首先回顾并展望了中国淋巴瘤的靶向治疗,马*教授从靶向凋亡治疗先驱三氧化二砷,谈到淋巴瘤免疫化疗的开端——利妥昔单抗注射液,到细胞免疫疗法革命化创新的CAR-T,再到现今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的出现,总结指出全球细胞治疗药物蓬勃发展,实体瘤仍然是癌症细胞治疗的难点;CAR-NK或能够带来新的治疗希望,基因编辑技术的进步也为肿瘤基因治疗带来希望。随后,医院高子芬教授对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的整合诊断进行了梳理,高子芬教授从一例反复诊断仍无法明确病理类型的造血系统肿瘤的病例入手,总结道,血液肿瘤的诊断,需要以形态学为基础,整合多实验室和临床信息,综合分析才能给出精准诊断。遇到疑难病例或临床考虑可能为淋巴造血系统肿瘤时,建议再/在取活检标本送病理同时务必送检流式细胞检测,以便相互弥补、验证,更好更早的作出正确诊断(尤其现在穿刺病例太多,样本太小)。由于检测技术应用的局限,可能会遗漏部分信息,治疗后需注意鉴别是遗漏信息浮出水面还是发生了转化。淋巴瘤的诊断需要综合组织病理学(组织形态)、免疫病理学(组织水平)、丰富的临床信息、细胞遗传学(FISH)、分子病理学(PCR)、细胞免疫学(FCM)等多方面的信息,才能够给出一个较为准确的病理诊断。接下来,哈尔滨医院张清媛教授、医院王成教授和刘克教授主持了乳腺癌小节。首先,医院肿瘤医学部江泽飞教授进行了题为“乳腺癌内科治疗:精准分类,精确分层”的报告,江泽飞教授结合年CSCO乳腺癌指南更新内容,在梳理了大量临床试验后,论证了对乳腺癌患者分层治疗、分线治疗的必要性和有效性。特别总结了年乳腺癌分类分层治疗的精准指导,在靶向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治疗方面,有产品、有经验、有指南、有共识,新辅助治疗改变辅助治疗,早期治疗影响复发治疗;在内分泌靶向治疗方面,联合治疗成为标准,且有更多选择,早期辅助强化治疗能够同时/后续强化治疗;而三阴性乳腺癌,已经不再仅仅三个阴性,还有BRCA、PD/L-1、ADC等新靶点被发现。随后,中医院徐兵河教授针对中国乳腺癌内科治疗研究进展进行了汇报,他分别从三阴乳腺癌的治疗、乳腺癌的靶向治疗以及乳腺癌的免疫治疗几个方面,详细梳理了相关重要研究,提出更加精细的分子分型会带来新的治疗机遇,而未来中国智慧也将改变世界乳腺癌治疗格局,“全方位、全周期”管理将引领中国医学新征程。在报告的最后总结指出,中国乳腺癌患者基础较大,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临床研究需要与西方人群差异化;中国主导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在数量和质量上逐年上升,还需充分利用中国患者疾病特征,引领中国原创,打造更多中国经典;加强全国多中心协作,产出更多高质量成果,改变临床实践,期待更多中国学者走向国际舞台。接着,医院殷咏梅教授介绍了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进展。殷咏梅教授从指南出发,详细阐述了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格局的改变。在系统梳理了相关研究的试验背景、方法、数据及结论后,结合年CSCO指南提出HER-2阳性乳腺癌解救治疗方法。在报告的最后,殷咏梅教授同我们展望未来,指出国内原研正处于百花齐放的时期,期待更多联合策略的探索与研究。大连医院刘基巍医院李晓玲教授主持了接下来的学术环节。在本环节中,医院郭*教授详细梳理了恶性黑色素瘤的新药治疗进展的相关研究。郭*教授特别强调,欧美国家地区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疗疗效较好,而靶向治疗疗效则不理想,这一情况在亚洲地区乃至在我国恰恰相反,这就需要临床研究与西方人群差异化。报告最后郭*教授总结道,晚期肢端和黏膜黑色素瘤仍没有标准治疗;目前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方案在肢端和黏膜黑色素瘤中均显示了较好的疗效,但如何筛选合适的患者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中国黑色素瘤的多项研究已经勾画出了初步蓝图,但仍需要基础研究的推进与多中心的协作。医院任秀宝教授分享了肿瘤免疫治疗耐药机制及应对策略。他分别从免疫治疗的反应模式、肿瘤免疫治疗耐药类型以及逆转耐药的策略等多方面展开,指出联合放疗、化疗都能够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靶向肿瘤经典通路可协同免疫治疗疗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应用能够解除T细胞抑制,而通过Ⅰ型干扰素也可活化IFN下游信号,靶向肿瘤免疫抑制的微环境以及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能够克服抗原的提呈缺失,这些方法都可作为逆转耐药的应对策略。随后环节的主持嘉宾是医院邢德君教授、郑颖教授和张雪莹教授。首先,医院牛晓辉教授从微观到宏观、详细阐述了骨转移瘤与骨的相互作用。牛晓辉教授以多个动图,生动地展示了成骨细胞、破骨细胞以及肿瘤细胞骨转移的发生发展过程,让与会学者充分了解了骨转移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以及发生过程中对骨骼的破坏作用。牛教授还指出,骨骼是继肺和肝脏之后,第三位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任何肿瘤都可能转移到骨;骨髓的微环境倾向于支持特定类型的癌症,包括前列腺癌、乳腺癌和肺癌。对于骨转移瘤的治疗,除了对原发肿瘤的治疗,还包括骨靶向药物治疗。当骨破坏停止或减少、成骨性骨修复出现,说明骨转移瘤得到了有效治疗。医院叶定伟教授做了题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前列腺癌的亚洲时刻”的大会主题报告。在报告中,叶定伟教授指出,近年来,多项重磅研究描绘了亚洲人群胚系与体系基因组学特征,构建了亚洲人群(特别是东亚人群)的前列腺癌基因组学图谱。年,医院作为首次受邀的中国团队,在《自然·泌尿肿瘤综述》杂志发表重磅综述,开启前列腺癌的“亚洲时刻”。随后,叶定伟教授从流行病学新发现、基因组学特征等方面分别阐述了亚洲前列腺癌的疾病特点和流行病学背后的故事。展望前列腺癌未来发展,叶教授指出要围绕“一个核心”,做到“两个坚持”,加速三个推进。一个核心指坚持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两个坚持指一方面坚持全程管理:规范是根本,精准为导向;另一方面坚持多学科合作:科技赋能,更上一层楼。从推进早期筛查、国际合作与精准医学这三个方面加速推进亚洲前列腺癌的向前发展。最后,医院林岩松教授条理清晰、内容详实地分享了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RAIR-DTC)诊疗的进展历程。当前,中国甲状腺癌5年生存率(84.3%)与美国(98.3%)存在差距,有约15%的甲状腺癌会持续/复发,而近1/4的患者会出现远处转移,并且有2/3的复发转移患者最终会变成RAIR-DTC,针对这类患者目前国内获批治疗手段有限,也是治疗难点。针对抗血管生成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异常激活的多激酶抑制剂(MKI)成为RAIR-DTC的一线靶向治疗手段,国产药物阿帕替尼/安罗替尼显示出生存获益,卡博替尼等为后线治疗提供依据。随后,基于RET/NTRK等特异性靶点的RAIR-DTC分子靶向治疗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同时,靶向PD-L1及细胞*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等单靶点及双免疫(联合靶向)等治疗的探索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此外,基于KI的RAIR-DTC诱导分化+RAI模式、KI+免疫联合治疗模式也令人期待。

博采众长,共话发展

该篇章的第一小节由医院王斌教授携手池诏丞教授共同主持。首先,医院梁后杰教授介绍了胆道恶性肿瘤(BTC)的诊疗进展与展望,他分别从BTC的术后辅助化疗、晚期系统化疗、免疫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几个方面,详细梳理了相关试验研究,指出晚期BTC的一线治疗中,Ⅰ级专家推荐仍是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或替吉奥(1A类证据)、卡培他滨+奥沙利铂(1A类证据);Ⅱ级专家推荐中卡瑞利珠单抗联合GEMOX证据级别为2B类,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尚不推荐用于BTC辅助治疗。接着,医院全*肿瘤中心华海清教授阐述了肝癌免疫治疗的新进展,他的报告内容包括免疫治疗给肝癌疗效带来的新突破、免疫联合治疗对临床疗效的提高以及肝癌免疫治疗的发展方向。最后,华海清教授总结道,近年肝癌的免疫治疗已突破瓶颈,使肝癌的临床疗效得到了极大提高。免疫单药的中位OS期可达16个月,联合使用则可达20~24个月左右,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而免疫治疗在肝癌的一线、二线治疗中也有一定地位,既可以联合其他治疗、也可以免疫单药治疗。但目前免疫治疗还存在有效率低、缺少预测疗效的生物标记物、安全性管理等诸多问题,需要更进一步去探索研究。医院刘刚教授和景年财教授联袂主持了随后的环节。该环节中,上海交通大医院王理伟教授首先就胰腺癌精准诊疗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做了汇报。王理伟教授在阐述了胰腺癌综合治疗的现状、胰腺癌为主的精准诊疗体系及应用后,总结指出,在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中,需要筛选识别炎-癌转化过程的关键分子,探索炎性微环境中关键的分子标志物也同样重要;精准分型相关研究中,需要基于PDX模型的分子分型以预测疗效和预后,利用PDX模型开展新药临床前研究;在精准治疗方面,开展基于篮式思路的伞式研究,绘制胰腺癌精准治疗图谱,同时对免疫联合治疗方案的探索仍需要进一步开展。随后,中医院医院*镜教授对晚期食管癌免疫治疗进展和挑战进行了报告。*镜教授梳理了大量食管癌免疫治疗相关研究后强调,食管癌的治疗已进入免疫治疗时代。食管鳞癌获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有着众多国内国际研究数据的支持。抗PD-1抗体进入更前线的研究和治疗,在局部晚期治疗中已有Ⅲ期研究结果公布,而在晚期一线治疗中不仅有正在进行的Ⅲ期研究、还有已公布结果的Ⅲ期研究。关于联合其他药物,如抗血管生成药物、其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或激活剂、靶向药物和表观遗传药物及溶瘤病*等的相关研究也非常值得期待。医院王杰*教授做了题为“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在中国,方兴未艾”的报告。报告围绕与肿瘤患者支持、康复治疗过程中看似不起眼、实则息息相关的几大问题展开论述,包括肿瘤相关的营养状况、相关疲乏、肿瘤相关的疼痛、肺癌相关的咳嗽以及肿瘤患者的骨健康等。特别强调指出,对肿瘤患者的支持与康复治疗,需要贯穿肿瘤治疗的全程。只有在多学科协作、共同努力下,才能帮助肿瘤患者渡过难关、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

随后一环节的主持嘉宾是医院高春英教授和杨焱教授。

首先,中医院吴令英教授为我们详细梳理了年美国临床肿瘤学(ASCO)年会妇科肿瘤研究进展。吴令英教授首先比较了局部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与放化疗序贯辅助化疗,总结指出对于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标准治疗以外的辅助化疗,并不能改善患者生存;相反,辅助化疗会增加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生活质量。随后,吴令英教授还为我们详细介绍了“一线使用VITAI免疫治疗作为同源重组修复功能正常的晚期卵巢癌维持治疗的Ⅱb期临床研究”,和“索星-米妥昔单抗(叶酸受体a抗体药物偶联体)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铂类敏感性未知(包括铂耐药)卵巢癌的研究”的详情。让我们对这些研究的背景、设计方法、重要研究结果和临床实践意义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这对未来的临床工作和科研方向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接着,医院郭晔教授围绕头颈部肿瘤的免疫治疗进展进行了精彩讲解。郭晔教授先后为我们解读了KEYNOTE-研究,介绍了复发/转移难治性鼻咽癌的治疗进展,并系统梳理了年ASCO年会中鼻咽癌领域各项重要研究。最后总结指出,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已经进入免疫治疗时代;对于头颈部鳞癌,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或联合化疗已经成为一线标准治疗,单药治疗较适合于CPS≥20的人群;对于一线铂类药物治疗失败并且没有接受过免疫治疗的患者,纳武利尤单抗是标准挽救治疗选择;对于鼻咽癌,卡瑞利珠单抗或特瑞普利单抗单药或联合化疗已经成为挽救治疗或一线治疗的标准;对于一线接受免疫联合化疗的头颈部鳞癌,迫切需要探索最佳的挽救治疗选择。本篇章的最后一个学术环节由医院任既晨教授和李泽教授共同主持。医院张小田教授首先解读了年CSCO胃癌诊疗指南,她分别从胃癌的诊断、胃癌的综合治疗、随访、遗传筛查和管理几个方面详尽论述了指南更新内容。特别是在胃癌的综合治疗中,详细罗列了可手术切除和不可手术切除胃癌的治疗、晚期转移性胃癌的药物治疗选择以及胃癌局部复发与单一远处转移的综合治疗策略。在晚期转移性胃癌内科治疗总则中,特别指出应采取以全身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抗肿瘤药物包括化疗、分子靶向药物以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局部治疗需要选择合适人群,特别强调多学科综合治疗,包括姑息手术、放射治疗、射频消融、腹腔灌注及动脉介入栓塞灌注等。因为胃癌的时空异质性强,肿瘤微环境复杂,东西方胃癌人群在流行病学发病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应鼓励患者积极参与临床研究。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陈功教授对年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进行了深度解读。陈功教授的报告内容中包括了指南总则、多学科协作(MDT)原则、筛查和遗传学,影像学诊断与病理学诊断,非转移性结肠癌的治疗原则,转移性结肠癌的治疗原则以及直肠癌的治疗原则五个方面。在诊断方面,结肠癌和直肠癌诊断中均删除了钡剂灌肠,转移性结直肠癌手术/活检标本中将“RAS和BRAF基因突变”检测从Ⅱ级推荐改为Ⅰ级推荐。非转移性结肠癌的治疗原则中,术后辅助化疗的注释d中,增加了“基于IDEA研究结果,优先推荐CAPEOX”的表述;而不可切除结肠癌的治疗中新增了注释f,“基于KEYNOTE-研究结果,MSI-H/dMMR的患者,在转化治疗或姑息性治疗中可考虑使用PD-1抑制剂免疫治疗”。转移性结肠癌的治疗原则中,虽然推荐等级不同,但都将PD-1抑制剂免疫治疗列入可选择范围内。直肠癌的治疗原则中,cT3/cT4或N+直肠癌的治疗,修改为“同步放化疗+/-间隔期化疗(再次评估)+直肠癌根治术+辅助化疗”,Ⅰ级推荐(1A类证据);对于保留肛门括约肌有困难者,新增“强化同期放化疗方案(卡培他滨联合伊立替康的同步放化疗)(再次评估)+直肠癌根治术+辅助化疗”,Ⅱ级推荐(1B类证据)。陈功教授的解读使与会者对指南的更新有了更清晰地认识。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肿瘤

免责

本平台部分文章改编自网络及其他公众平台,重在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十六届CSCO长白肿瘤高峰论坛泛瘤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