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对于肿瘤患者而言,是非常常见的现象。但是,有一部分患者常常下午开始发热,几经检查也未发现发热的原因,医生对家属解释说是肿瘤热引起的,那么什么是肿瘤热?
肿瘤热是指癌症患者在排除感染、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出现的直接与癌症有关的非感染性发热和患者在肿瘤发展过程中因治疗而引起的发热。
肿瘤热可发生在几乎所有的肿瘤上,较为常见的有:霍奇金淋巴瘤、急性白血病、骨肉瘤、肺癌、胃癌、原发或转移性肝癌、广泛播散的晚期肿瘤等。肿瘤热,常有一些特点:1.发热较为规律,常于下午或夜间发热,常为低热,一般不超过38℃;
.发热超过周;
3.血常规常无明显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异常,血沉常无异常,无感染的证据;
.抗生素及抗组胺治疗无效;
5.无其他异常体征,其后才出现肿瘤增大。
6.各种退热药如阿司匹林及扑热息痛对肿瘤性发热无明显退热作用。
为什么会发热肿瘤热?目前医学的解释是:1.肿瘤生长过快,导致肿瘤内出现坏死,坏死物质吸收可引起肿瘤热;
.因放、化疗等导致肿瘤细胞大量坏死,并释放肿瘤坏死因子引起发热;
3.部分肿瘤细胞可以分泌一些活性物质,如5-HT,儿茶酚胺等,不仅引起发热还可导致其他不适症状;
.肿瘤细胞部分可产生内源性致热原,刺激免疫细胞、免疫反应的发生;
5.肿瘤治疗中使用粒细胞刺激因子、白介素等,也可引起低热。
肿瘤热没有特殊有效的治疗
首先可以对症退热,温度低于38℃,可以多饮温开水、冰块、冰袋冷敷,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超过38℃,可以使用一些退热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塞肛门等。因发热后,体内代谢增加,现在公认体温升高1℃,基础代谢率提高13%,消耗增大,家属肯定会建议补补。然而患者此时常常感觉乏力、胃口不好,此时建议应注意体内热量的供应及维生素的补充,可进食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肿瘤归根究底是免疫力系统的异常,增强免疫力药物以及日常需饮食营养、体育锻炼均提高自身免疫力,好的免疫防线才能更好的对抗肿瘤。当然,控制肿瘤病情可能是一个有效手段,但需综合评估患者病情是否能耐受治疗带来的副作用。除此之外,肿瘤患者发热的原因还有哪些?1化疗、放疗后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缺乏)引起的发热急性粒细胞缺乏是指患者在化疗、放疗及部分靶向治疗后短期内引起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直接的后果会继发感染,出现高热,体温通常>38.5℃伴有寒颤。粒细胞缺乏持续一周,感染发生几率为%。最常见的是呼吸道感染(咳嗽、咳痰),其次是泌尿系统感染(尿频、尿急)。
治疗方法包括打升白细胞针,经验性使用抗生素、退热,紫外线消*、避免患者外出及隔离处理。血液学检查提示C反应蛋白、血沉和降钙素原有可能会明显增高。待各种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出来后要选择敏感的药物。
单纯感染性发热1)晚期肺癌病人由于肿瘤肿大堵塞支气管,可引起阻塞性肺炎,化疗期间免疫力下降,各种病原菌更容易侵入肺部并滞留,引起肺部感染。
)化疗药物引起的胃肠道副反应(如恶心、呕吐、便秘等),肠道功能紊乱,细菌侵入消化道或者肠道内本身存在的条件致病菌可能会引起肠道感染。
3)患者身体留置各种导管(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PICC置管、导尿管、腹腔腹水引流管、胸腔胸水引流管、胆汁引流管、胃管),置管处会有红肿热痛表现,如果出现流脓症状,最好取脓液进行培养,明确致病菌。导管相关性感染是比较严重的,处理不好会形成菌血症,甚至败血症。
肿瘤合并感染的情况,需要采集血液、痰液、尿液以及其他分泌物、排泄物等,送培养检查并做药敏试验,来明确感染病菌及敏感抗生素。在培养结果出来之前,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广谱抗生素,如氯霉素、金霉素等。
局部感染的情况,除了抗感染治疗,还需要注意局部的清洁、消*,以消除感染风险。
3药物热肿瘤患者常常会用到一些特殊的药物,如顺铂、干扰素、白介素、唑来膦酸等等,同时输血及输注白蛋白,均会引起一过性的高热,体温39℃以上,伴畏寒及寒战。
其本质是一种过敏反应,出现药物热时要及时停止输注该药物,合并胸闷、气喘者要马上使用地塞米松、非那根等抗过敏治疗。
脑转移引起的发热当癌转移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可引起发热,这类发热不多见,表现为突然高热,体温可直线上升,达0~1℃,持续高热,虽然高热却无颜面潮红等表现,反而可见皮肤干燥、四肢发凉。诊断可头颅CT或者核磁帮助诊断。治疗效果差,用抗生素及解热剂不能缓解。
5放疗后发热最常见的放疗后发热由放射性肺炎所致。食道癌、肺癌、纵膈肿瘤等进行放疗的同时,由于射线剂量和累积可能会造成放射性肺损伤,继而引发放射性肺炎,一般来说通过拍胸部CT可帮助判断。治疗使用地塞米松、强的松等激素冲击治疗。
需要联系陈小兵博士咨询肿瘤诊治的朋友,可以扫描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