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案例证实:中医“通调”疗法治疗妇科良性肿瘤疗效显著,多数5公分以上的肌瘤、囊肿(巧囊)不需要手术。
妇科良性肿瘤是指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这三大疾病在妇科临床中发病率最高,对女性的健康、生活及家庭危害极大。
子宫肌瘤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为妇女良性肿瘤之首,故有妇科第一瘤之称。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上,以40-50岁的女性发病率最高。估计35岁以上妇女每4或5人中就有一名子宫肌瘤患者。近年来,由于环境的污染,饮食结构的不合理,社会竞争激烈,精神压力过大,生活起居不规律,人流、药流频率增加等因素,子宫肌瘤的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而且越来越趋向年轻化。在我接诊的子宫肌瘤患者中,不乏遇见20岁左右未婚的年轻女性。关于其发病原因,过去西医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于卵巢功能失调,雌激素分泌过多或长期刺激导致子宫平滑肌细胞过度增生所致,即所谓的“雌激素假说”。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普遍应用,有关病因学的研究不断深入,有专家认为子宫肌瘤的发生与雌、孕激素水平的增高,或肌瘤局部ER、PR含量增高有关,生长因子的参与对肌瘤也有促生长作用等。但近年来,通过临床大量的病例研究发现,许多卵巢早衰和绝经后的妇女,其肌瘤缩小并不明显,反而继续增大、增多,因此其发病原因尚待进一步研究。对于治疗,西医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包括肌瘤剔除术(剖腹、剖宫、宫腹腔镜、射频消融、介入疗法等)和子宫切除术,但多数患者为此恐惧,加之手术后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后遗症,术后易复发,而且子宫切除后激素水平、血脂代谢及血流变学均会发生明显改变,这种改变可能是引起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多的危险因素之一,故患者不易接受;西药治疗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如诺雷德)、雄激素类(如孕三烯酮)治疗对肌瘤有缩小作用,但往往在停药后马上长大,且有很多不良反应,如肝肾功能损害,骨质疏松,更年期症候群出现,雄激素还可导致男性化倾向等。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种植于宫腔以外的雌激素依赖性疾病,也是妇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以25-45岁妇女多见,发病率为10-15%。本病以进行性加剧的痛经、包块、不孕为主要特征。根据子宫内膜异位的部位不同,而称谓有别:种植在子宫肌层的称子宫腺肌症;种植在卵巢中则形成卵巢内膜囊肿;种植在其他部位形成结节的称子宫内膜异位结节。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可能的发病学说有:经血经输卵管倒流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经血经血管及淋巴管扩散学说、医源性直接移植学说、免疫功能失调学说、遗传因素学说、内分泌失调学说、环境因素学说、在位内膜决定学说、干细胞学说。但目前较为公认的说法是:经血逆流学说和免疫学说。也就是说,当人体的免疫力低下时,没有办法将逆流入盆腔内的子宫内膜碎片清除,使得内膜在此“安营扎寨”,并随着卵巢激素周期性的变化而出血,引起各种临床症状。本病虽为良性疾病,但它严重地影响着妇女的生活质量,剧烈的痛经,随之而起的月经失调、不孕、性生活的痛苦,乃至担心害怕,使有些病人到了痛不欲生的地步。由于子宫内膜组织可象恶性肿瘤一样播散、种植与转移,而且这种疾病非常难以治愈,无论是手术还是药物治疗,都会留下没完没了的折磨,所以有人称这个病为“不死的癌症”。本病的治疗,西医有:1、药物治疗如止痛药、激素类药(但止痛药不能长时间服用;激素药也最多只能服用六个月,用久了会导致卵巢早衰,难以恢复;而且停药后很快复发;还会提早进入更年期;或导致肝肾功能损害;骨质疏松等。如服用雄激素则会出现男性化倾向)。2、手术治疗:对于5公分以上的子宫内膜异位囊肿采取手术剥离或切除;对于痛经严重,子宫明显增大,月经过多的腺肌症患者多行子宫切除;对部分术后反复复发、痛经非常厉害的患者甚至将子宫、附件、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全部切除。这种方法不好,因为病人患的不是生殖系统癌症,即使是癌症,病人也应争取更多更好的未来,更何况切除卵巢后长期的激素替代治疗也还存在很多问题。
卵巢囊肿是良性的卵巢肿瘤,占卵巢肿瘤的75%,也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因其多数为囊性,故称卵巢囊肿。本病主要类型有:浆液性囊腺瘤、粘液性囊腺瘤、成熟畸胎瘤。其发病机理可能与遗传、环境(水、空气、土壤污染,电离辐射等)、饮食(膳食结构不合理、高胆固醇饮食、吸烟等)、内分泌紊乱、持续排卵等因素有关。西医治疗:5公分以下定期观察;5公分以上采取手术治疗(如切除卵巢、或剥离病灶)。
由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这三大疾病的治疗已成为世界性的医学难题,国内外医学界一直在寻找安全、可靠、高效的治疗方法。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先后发展了宫腔镜、腹腔镜、凝固刀、奥洛克等技术,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出现并发症(盆腔炎、盆腔粘连、炎性包块等)、后遗症(如卵巢功能受损,加重内分泌失调,导致月经不调,不孕,面部长痘,皮肤粗糙,性功能减退等)。尤其是不能解决复发问题,所以越来越多的专家已经认识到: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整体,身体各系统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疾病是全身问题的局部表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容易破坏机体的整体性,导致顾此失彼,越医越麻烦。因此,许多医学家开始重新思考妇科这三大难题,并把目光投注到古老的东方医学,希望通过天然而又神奇的中医药,找到征服妇科良性肿瘤的途径和办法。
中医学认为:妇科良性肿瘤属祖国医学“癥瘕”范畴。其基本病理为:气血阻滞,瘀血内结。气聚为瘕,血瘀为癥。本病的形成主要与脏腑、冲任功能失调,气滞,血瘀,寒凝,痰阻,湿热,正气不足等因素有关,而正气虚弱是形成本病的关键。正如《医宗必读-积聚》篇所述“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景岳全书-妇人规-血癥》中指出:“瘀血畄滞作癥,唯妇人有之。其证则或由经期,或由产后(包括现代的人流、药流、宫腔手术后),凡内伤生冷,或外伤风寒,或恚怒伤肝,气逆而血畄,或忧思伤脾,气虚而血滞,或积劳积弱,气弱而不行,总由血动之时,余血未净,而有所逆,则畄滞日积而渐以成癥矣”。癥积一旦形成,邪气愈盛,正气愈伤,久而久之则形成邪盛正虚,虚实错杂之痼疾。治疗上,历代医家多以活血化瘀为大法。
本人根据前人对癥瘕形成的认识,融汇诸家学说,博采众医之长,结合多年来的临床体会,在历代医家所述的基础上,还发现有“气虚血瘀”、“阴虚血瘀”、“阳虚血瘀”、“肾虚血瘀”、“阴虚血热瘀*藴结”、“肝郁脾虚瘀热瘤*互结”、“脾虚失运、痰湿瘀*”等诸多证型。在治疗原则上,依照《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的观点和“坚者消之,客者除之,畄者攻之”之法,强调攻补兼施,通调结合,扶正以除积。确立了疏肝解郁,健脾祛湿,补肾益精,清热解*,活血化瘀,散结消癥多法并举的“通调”治疗方案,以此指导临床用药。同时兼顾月经周期、经期与平时分而治之,以达到消瘤与调经的双重作用,使临床疗效有了很大的提高。其核心思想是:通调结合。“通”即疏通祛邪,“调”即调理正气。通过“通”,改变人体内原来不通的病理状况,达到气血流通、经络畅通、脏腑功能条达的目的;通过“调”,使人体的气血流通、脏腑阴阳达到平衡的生理状态。给药方案是:中药免煎颗粒+辩证施治内服汤药或+中药汤剂灌肠或+冷热外敷或+穴位水针。
通过多年来的临床实践和数百成功医案证实:中医“通调”疗法治疗上述三大妇科顽疾,具有消除、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控制、缩小乃至消除肌瘤、囊肿及内异病灶,使患者远离、免除手术;恢复机体失衡的内分泌环境,提高机体的抗瘤能力,从而有效地抑制新肌瘤、新囊肿及内异病灶的出现,以防止复发;能较快地改善和保养卵巢功能,调整月经,改善宫腔环境,疏通精、卵的运输通道,提高妊娠成功率;有祛斑消痘、润肤美容等疗效;还具有*负作用小,后续效应持久,远期稳定率高的特点。可以说,是目前临床治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首选方案。本人运用此法辨证治疗妇科良性肿瘤,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使一千多个患者免除了手术,保住了子宫或卵巢。本人曾在年收集整理了年4月—年3月治疗满一个疗程以上的例临床治疗医案(治疗前后都有B超对照,且有原始诊疗资料),并粗浅地分析了治疗结果,其中:显效例(囊肿、肌瘤消失或明显缩小,症状消失);有效40例(囊肿、肌瘤稍有缩小或控制未长,症状明显好转);无效2例(囊肿、肌瘤未得到控制,但症状有所减轻);未知9例(未作统计),总有效率为98.6%。尤其在近几年来,笔者接诊了许多5公分以上的囊肿(巧囊)和肌瘤,虽然囊肿完全消除的只占39%,肌瘤全部消失的只占20%,但绝大多数患者的囊肿、肌瘤均得到了有效控制、缩小、或明显缩小,而且严重痛经也得到缓解,不孕者成功受孕生子,功能性出血、月经过多、经期延长、贫血及各种症状均消失痊愈或明显改善,痘消斑退,脸色好转,精神状况恢复正常。所以,笔者认为,即使患有5公分以上的囊肿或肌瘤也不必可怕,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注意饮食宜忌,定期复查观察,积极配合医生调理治疗,绝大多数患者的囊肿、肌瘤是可以控制、缩小或消除的;同时还可以改善全身的其他病症,增强体质。只要没有发生恶变,囊肿、肌瘤能缩小到一定程度,又无任何不适症状,不会影响生活,就没有必要采取创伤性的手术治疗,肌瘤与人体和平共处到老也是可以的。正如《济阴纲目-积聚癥瘕门》所述:“善治癥瘕者,调其气而破其血,消其食而豁其痰,衰其大半而止”。可见前人治疗癥瘕的原则,也是主张人体与肌瘤、囊肿和平共处。直至今日,这一原则还是中医治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的理论依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