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如何治疗 http://m.39.net/pf/bdfyy/第八章遗传性疾病和儿童疾病第一节遗传性疾病人类的遗传信息是通过生殖细胞从亲代向子代传递的。遗传信息贮存在核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中。目前,已知的核基因组DNA序列有2.85×个碱基对,由基因、基因相关序列及基因外序列构成。基因和基因相关序列包含编码序列、调控序列和非翻译序列。基因外序列主要由重复的核苷酸片段组成。线粒体基因组含两条环状的DNA链,长bP,共有37个基因。当DNA链出现基因突变或表达程序错误时,就可能导致人体某些组织器官发育异常、发生疾病或肿瘤。遗传性疾病在亲代和子代之间呈垂直传递并按一定比例出现,具有家族聚集的特点,而且绝大多数遗传病表现为先天性和终身性。但是,一些遗传病并无家族史而是散发的,如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染色体病;还有一些遗传病也不是先天性的,如Huntington舞蹈症患者在30?40岁才发病。先天性疾病或家族性疾病并非都是遗传病。例如母亲妊娠早期感染风疹病*,可导致婴儿患先天性心脏病或先天性白内障。饮食中缺乏维生素A可使一个家庭多个成员患夜盲症。基因异常导致的儿童遗传病明显较成人多见,因此本章将遗传性疾病和儿童疾病一起讨论。一、与遗传性疾病相关的基因异常下面几种基因异常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可导致遗传性疾病。(一)蛋白质编码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DNA的永久性改变。生殖细胞的基因突变通过生殖导致子代的遗传性疾病。体细胞的基因突变不通过生殖传递给子代,但能导致肿瘤和某些先天畸形。基因突变的形式和效应包括:1.点突变(pointmutation)是指DNA链中一个碱基对被另一个碱基对替换。点突变导致编码的蛋白质中一种氨基酸被另一种氨基酸取代,这种突变叫错义突变(missensemutation)。例如,镰状细胞贫血就是由于β基因的点突变导致血红蛋白β珠蛋白链中正常的谷氨酸变成了缬氨酸,形成HbS。若碱基替换使原来编码某一氨基酸的密码子变成终止密码子,RNA迅速降解,蛋白质翻译终止,导致蛋白质合成减少或不合成,称为无义突变(nonsensemutation)。2.移码突变(frame-shiftmutation)是指在DNA编码顺序中插入或缺失一个或两个碱基对,造成这一位置之后的一系列基因发生移位错误,其编码的氨基酸种类和顺序发生改变,影响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3.三核苷酸重复序列突变(Trinucleotiderepeatmutations)是指基因组中脱氧三核苷酸串联重复拷贝数增加,而且拷贝数的增加随着世代的传递而不断扩增。例如脆性X智力低下综合征就是由于三核苷酸(CGG)重复序列异常扩增(突变)所致。该不稳定性序列长度决定了脆性X智力低下综合征表型的差异,(CGG)n越长,患者的症状越严重。(二)非基因突变的蛋白质编码基因改变除DNA序列改变外,编码基因可发生拷贝数的扩增(amplification)、缺失(deletion)和易位(translocation),导致蛋白质功能异常的增强或丧失。生殖细胞、体细胞均可出现上述基因结构的改变。在多数情况下,生殖细胞的基因结构改变累及相邻的染色体而非单个基因,如22q缺失综合征。癌细胞常出现基因扩增、缺失或易位。例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瘤细胞22号染色体长臂易位到9号染色体长臂,使22号染色体的基因与9号染色体的基因序列拼接,形成BCR-ABL融合基因。(三)非编码RNA异常近年来基因分析发现除蛋白质编码基因外,还有大量非蛋白质编码基因,这些非编码基因的产物,即非编码RNA(non-codingRNAS,ncRNAs)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在众多的ncRNAs中,微小RNA(micmRNA)使转录基因沉默,长链非编码RNA(longnon-codingRNA)调控遗传印记和X染色体失活。这些非编码RNA—旦出现异常,必然会影响人体组织器官的发育生长,甚至发生肿瘤。二、遗传性疾病的类型人类遗传病的种类繁多,据统计目前每年新发现的遗传性综合征有种左右。遗传性疾病分为单基因病(孟德尔遗传病)、多基因病和染色体病,此外,还有一些由三核苷酸重复序列突变、线粒体DNA突变以及表观修饰异常等导致的遗传病。(一)单基因遗传病(孟德尔遗传病)儿童的单基因遗传病较成人多见,可通过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X连锁显性(或隐性)遗传、Y连锁遗传五种方式进行遗传。单基因病的遗传方式包括: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在杂合的情况下可导致发病,即致病基因决定的是显性症状。此病的患者大多是杂合的基因型,由于各种复杂原因,杂合子可出现不同的表现形式,包括下列三种:(1)完全显性遗传:是指杂合子患者表现出与纯合子患者完全相同的表型。完全显性遗传的特点包括:①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男女发病机会均等;②父母中有一人为基因异常者,每个子女有50%的几率患病;③若双亲正常,患者的疾病由卵子或精子的基因突变引起,则患者的同胞不发病、也无患病的风险。(2)不完全显性遗传:是指杂合子的表型介于显性纯合子与隐性纯合子之间。有时即使突变基因相同,患者的临床表现也有差异,这种现象称为变异表象(variableexpressivity)。例如神经纤维瘤病,不同的患者从轻者出现皮肤褐色斑点,到严重者出现多发肿瘤和骨骼畸形。(3)延迟显性遗传:是指带显性致病基因的杂合子,在年幼时不出现症状,到一定年龄时致病基因的作用才显现出来。例如Huntington舞蹈病,患者成年后才发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不自主舞蹈样运动和智能障碍。常染色体显性突变的基因通常不能编码正常的蛋白质,可造成参与复杂代谢途径的蛋白质异常和重要结构蛋白分子异常。例如基因突变使红细胞膜骨架蛋白成分spectrin异常,导致球形红细胞增多症。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上的隐性致病基因只有在纯合的情况下才会发病,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带隐性致病基因的杂合子个体(携带者)本身不发病,但可将隐性致病基因遗传给后代而致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如下:①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男女发病机会均等;②患者的双亲表型往往正常,但都是致病基因携带者;③患者的同胞中有1/4患病风险;患者表型正常的同胞中有2/3的可能为携带者;④在家系里呈散发,常看不到连续传递现象;⑤如果突变基因在人群中出现频率较低,很可能患者的父母是近亲婚配。近亲婚配是导致单基因遗传病最常见的原因。3.X连锁疾病性连锁疾病大多数都是X连锁隐性遗传病,具有以下特征:①男性发病率远高于女性;②若母亲为致病基因携带者,儿子有50%的机会患病,女儿有50%为致病基因携带者;③双亲无病时,儿子可能发病,致病基因只能从携带者母亲传给儿子,如血友病;④男性患者的儿子全部正常,女儿全是致病基因携带者。(二)多基因病多基因遗传病是一类发病率高、病情复杂、有家族聚集倾向的疾病。这类疾病涉及多个基因,每个基因只有微效累加的作用;不同患者即使患相同疾病也可能因为致病基因数目不同,其病情严重程度、复发风险也不同;多基因异常与环境因素共N作用而致病。某埤疾病还可能与基因的表观修饰异常有关。常见的多基因遗传病包括精神分裂症、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哮喘和肿瘤等。(三)染色体病染色体病是指由于染色体数目异常或结构畸变所引起的疾病,是儿童常见的遗传性疾病。染色体数目异常是指以人的染色体二倍体数目为标准,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或减少,包括整倍体改变和非整倍体改变两种形式。染色体结构畸变包括部分染色体断裂后重排而出现的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等臂染色体和环状染色体等。染色体异常往往导致多个基因的增减或位置变化,使细胞的遗传功能受到较严重的影响。生殖细胞和受精卵的染色体畸变可导致流产、死胎,少数胎儿即使能存活到出生,也常表现出多发畸形。(四)其他遗传病1.线粒体病线粒体DNA突变可导致线粒体病,该病罕见。因为受精卵的线粒体主要来源于卵细胞,而精子的线粒体极少,所以线粒体病由母亲传给子代,为母系遗传。线粒体DNA中有参与氧化磷酸化的酶基因,这些基因突变对能tt依赖程度较高的组织器官如中枢神经系统、骨骼肌、心肌、肝和肾脏等影响较大。2.遗传印记改变导致的疾病遗传印记一般发生在受精卵形成期,来源于父亲或母亲的等位基因通过甲基化和组蛋A修饰而失活(印记),从而只表达母源或者父源的等位基因,在子代产生不同的表型。如果印记区的等位基因丢失就会导致疾病。例如Prader-Willi综合征是由于父系的15q12染色体的等位基因丢失,患者表现为精神发育迟缓、身材矮而肥胖,手脚小,性腺功能低下和肌张力低下。三、遗传性疾病举例(一)单基因遗传病迄今发现的单基因遗传病以核基因遗传多见。核基因遗传病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隐性)遗传、X连锁显性(隐性)遗传和Y连锁遗传(极罕见)五种遗传方式。部分较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见表8-1。根据缺陷蛋白质对机体产生的影响不同,通常把单基因遗传病分为先天性代谢缺陷和分子病两类。1.先天性代谢缺陷先天性代谢缺陷(inbornerrorsofmetabolism)也称为遗传性酶病,是指遗传的原因(通常是基因突变)造成酶的蛋白质分子结构或数量异常而引起的疾病。绝大多数先天性代谢缺陷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有少数为X连锁隐性遗传。根据酶缺陷对机体代谢的影响不同,可将先天性代谢缺陷分为糖、脂类、氨基酸及核酸代谢缺陷,内分泌代谢缺陷、溶酶体贮积病、药物代谢缺陷和维生素代谢缺陷等。(1)糖代谢遗传病:由于参与糖代谢的酶遗传性缺陷,使体内糖代谢异常而出现糖代谢缺陷病。常见的糖代谢遗传病包括糖原贮积症、半乳糖血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和黏多糖贮积症等。糖原贮积症(glycogenstoragedisease)是一类糖代谢障碍性遗传病。由于糖原分解或合成过程中各种酶缺乏,导致正常或异常结构的糖原贮积在肝脏、肌肉、心脏和肾脏等组织而致病。糖原贮积症分为I?Ⅸ型,其中Ⅰ、Ⅲ、Ⅳ、Ⅵ、Ⅸ型以肝脏病变为主,Ⅱ、Ⅴ、Ⅶ型以肌肉病变为主。Ⅰ?Ⅶ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巴为Ⅸ连锁隐性遗传。Ⅰ型糖原累积症最常见,基因突变导致葡萄糖-6-磷酸(G-6-P)酶缺乏,使糖原分解障碍,患者空腹血糖低。由于细胞内G-6-P浓度增高,促进糖原合成,过多的糖原贮积于肝脏,使肝体积增大。显微镜下,肝细胞弥漫肿胀、胞质空亮,核居中,酷似植物细胞。PAS染色可见肝细胞内红染的糖原颗粒,这些颗粒对淀粉酶消化反应稳定(图8-1)。电镜观察到肝细胞胞质内糖原颗粒明显增多、大片堆积。此外,因肝细胞内G-6-P增多,通过糖酵解途径使乳酸生成增多,糖原不能分解供能使蛋白质和脂肪分解代谢增强、酮体生成增加,患儿外周血乳酸和酮体增高伴高尿酸血症和高脂血症,并出现生长迟缓。Ⅱ型糖原贮积症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α-1,4糖苷酶缺乏,使糖原代谢障碍,骨骼肌和心肌的溶酶体内糖原堆积。患者心肌收缩乏力、心脏扩大,常在2年内死于心力衰竭。另有几型糖原贮积症因肌细胞内缺乏磷酸化酶、磷酸化果糖激酶等,造成骨骼肌内糖原贮积,患者常在运动后出现肌肉痉挛。临床诊断糖原贮积症不能仅凭病理诊断,糖代谢相关酶的分析是确诊各亚型的重要依据。(2)脂类代谢遗传病:脂类代谢过程中特异性酶缺乏而导致的疾病为脂类代谢遗传病。Gaucher病(Gaucherdisease)是一种溶酶体内葡萄糖脑苷脂贮积症,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β-葡萄糖脑苷脂酶(acidbeta-glusidase,GBA)基因突变导致β-GBA活性缺乏,葡萄糖脑苷脂不能被水解而贮积在肝、脾、骨等器官内巨噬细胞的溶酶体,以及脑组织中。这些巨噻细胞体积大,直径可达10μm,细胞质呈“皱纹纸”样,称为Gaucher细胞(Gauchercell)(图8-2)。近期研究发现Gaucher病的病变组织内活化巨噬细胞产生高浓度的细胞因子(如IL-1,IL-6和TNF),提示Gaucher细胞也参与了该疾病过程。Gaucher病可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Ⅰ型:也称为慢性非神经病变型,占90%以上。学龄前儿童多见,患者GBA的活力低。Gaucher细胞聚集致骨皮质减少、灶性溶骨病变及骨坏死,患者出现骨痛、贫血、血小板减少以及肝脏和脾脏肿大。Ⅱ型:也称急性婴儿神经病变型,患儿除肝脾肿大及贫血外,神经系统症状明显,出现抽搐、惊厥,意识障碍甚至痴呆,常在2岁前死亡。Ⅲ型:也称慢性神经病变型,病程进展较Ⅱ型缓慢。(3)氨基酸代谢遗传病氨基酸代谢酶异常而导致的疾病称氨基酸代谢遗传病,包括苯丙酮尿症、同型胱氨酸尿症和酪氨酸血症等。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是一种苯丙氨酸代谢障碍性疾病,因患者尿中排泄大量苯丙酮酸而得名。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可分为典型和非典型苯丙酮尿症。我国的发病率约为1/10。典型苯丙酮尿症患儿肝细胞缺乏苯丙氨酸羧化酶(phenylalaninehydroxylase,PAH),不能将苯丙氨酸羟化为酪氨酸而转变为苯丙酮酸和苯乙酸在体内沉积。非典型苯丙酮尿症是由于辅助因子四氢生物蝶呤生成减少,苯丙氨酸不能被羟化为酪氨酸。两型苯丙酮尿症均出现多巴胺、5-羟色胺和氨基丁酸等重要神经递质缺乏,引起神经系统功能损害。除患者的尿和汗液有鼠尿臭味外,典型苯丙酮尿症患儿出生时正常,3?6个月时出现症状,表现为智力发育落后,行为异常、多动、肌痉挛或癫痫小发作等;非典型苯丙酮尿症患者常出现肌张力减低、嗜睡或惊厥,智力发育落后明显。此外,患者毛发、皮肤和虹膜色泽变浅,皮肤湿疹常见。2.分子病分子病(moleculardisease)是由遗传性或获得性基因突变使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或合成数量异常,导致机体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包括血红蛋白病、血浆蛋白病、受体病、膜转运蛋白病、结构蛋白缺陷病和免疫球蛋白缺陷病等。(1)血红蛋白病:血红蛋白分子合成异常引起的疾病称为血红蛋白病。地中海贫血(mediterraneananemia)是血红蛋白中珠蛋白合成缺如或不足导致的贫血性疾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表现为溶血性贫血。本病在我国广东、广西和四川多见。β地中海贫血是由于β珠蛋白基因突变所致。目前已知有种以上的β基因突变。α地中海贫血是由于α珠蛋白基因突变所致。由于珠蛋白合成缺如或不足,患儿临床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症状。重度贫血患者在出生时即出现贫血、*疽、肝脾肿大进行性加重;由于贫血导致发育不良,表现为头大、眼距宽、马鞍鼻、前额和两颊突出;贫血引起骨髓造血功能亢进,使骨髓腔变宽、骨皮质变薄甚至长骨骨折。轻到中度贫血患者大多可存活至成年。(2)血浆蛋白病:血浆蛋白病是血浆蛋白遗传性缺陷所引起的一组疾病。其中血友病较常见。血友病(hemophilia)是一组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包括:①血友病A(因子Ⅱ缺乏症);②血友病B(因子Ⅸ缺乏症);③血友病C(因子Ⅺ缺乏症),罕见。血友病A和B为X连锁隐性遗传,由女性传递、男性发病。血友病A约占85%,抗血友病球蛋白(AHG)是凝血因子W的3种组成成分之一。基因突变导致AHG缺乏。血友病B约占15%,F9基因突变导致血浆凝血活酶成分PTC缺乏。缺乏因子Ⅱ(AHG)、因子Ⅸ(FTC)或因子Ⅺ(PTA)均可使凝血过程中凝血活酶的生成减少、血液凝固障碍而导致出血倾向。血友病A和B多在2岁左右发病,重型患者在新生儿期即发病。90%血友病A患者有家族史,患者皮下、肌肉反复自发性出血,关节内血肿甚至畸形,还可出现肾脏、胃肠及腹腔出血;患者经常在轻微损伤或小手术后出血。血友病C的出血症状一般较轻。(3)结构蛋白缺陷病:构成细胞基本结构和骨架的蛋白出现遗传性缺陷可导致结构蛋白缺陷病。包括肌营养不良症和成骨不全等。肌营养不良症(musculardystrophy)包括Duchenne型和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musculardystrophy,DMD)是由于DAO)基因缺失突变,导致dystrophin不能合成,影响骨骼肌和心肌细胞膜的结构完整。患儿出现进行性肌萎缩、肌无力伴小腿腓肠肌假性肥大。3~5岁起病,患儿开始出现爬楼梯困难、特殊的爬起站立姿势,在12岁前丧失站立和行走能力,多在20岁前死于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4)受体蛋白病:受体是位于细胞膜、细胞质或细胞核内的一类具有特殊功能的蛋白质,这类蛋白的遗传性缺陷导致的疾病称为受体病(receptordisease)。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hypercholesterolemia)是由于细胞膜上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LDL)受体缺陷而致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LDL受体基因发生突变导致LDL受体缺陷,血浆中的LDL不能进入肝细胞,因细胞内的反馈抑制解除而导致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增加并进人血浆,加重血浆总胆固醇和LDL的堆积。由于患者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增多,在动脉沉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心肌缺血,幼儿可出现心肌梗死。因胆固醇大量沉积于手肘、膝部、指间关节和肌腱等处,被组织细胞吞噬而形成*色瘤(图8-3)。(二)染色体病染色体病是儿童常见的遗传性疾病。由于染色体畸变往往导致多个基因的增减或位置变化,使细胞的遗传功能受到较严重的影响。生殖细胞和受精卵的染色体畸变可导致流产、死胎或染色体病。1.常染色体病(autosomaldisease)是由常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引起的疾病。常染色体病约占染色体病的2/3。常见的有Down综合征,其次为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及5p-综合征等。Down综合征(downsyndrome)也称21-三体综合征或先天愚型。大多数病例在妊娠早期流产。少数存活者有明显的智力落后、特殊面容、生长发育障碍及多发畸形。该病是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使染色体不分离所致。有三种核型:①标准型:核型为47XX(XY),+21Q②易位型,多为D/G异位,核型为46XX(XY),-14,+t(14q21q)。③嵌合体型:核型为46XX(XY)/47XX(XY),+21。患者表现出:①智力下降、智商低;②特殊面容,如头小而园、面部扁平,眼距宽、眼裂小、外眼角上斜、眼内眦赘皮,耳位低、外耳小,唇厚舌大、流涎等;③特殊的皮肤纹理,如贯通手;④发育迟缓,如骨龄落后于年龄、四肢短、草鞋脚及出牙延迟等;⑤男性无生育能力,女性可有生育能力。此外,所有患者在40岁后出现阿尔茨海默病;约30%患者有先天性心脏病;并发白血病的风险也增加;免疫力低下,易发生感染尤其肺感染等(图8-4)。2.性染色体病(sexchromosomaldisease)是指性染色体X或Y发生数目或结构异常所引起的疾病。性染色体病约占染色体病的1/3。常见的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包括: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又称Turner综合征(Turnersyndrome),是由于全部或部分体细胞中一条X染色体完全或部分缺失所致,典型核型为45,XO。胚胎早期卵巢发育正常,但由于缺乏第二条X染色体,患儿2岁时卵巢呈纤维条索状、卵细胞完全丢失。患者身材矮小,后发际低,短颈、蹼颈和肘外翻。因缺乏女性激素,外生殖器和乳房幼稚,乳房间距宽,青春期出现原发闭经和不育。约1/2患者有主动脉狭窄和马蹄肾畸形。大部分患者智力正常,有时轻度低下。除少数因心血管异常死亡外,患者一般均能存活。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又称Klinefelter综合征(Klinefeltersyndrome),是由于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中、卵子形成前性染色体不分离,或形成精子时XY不分离所致。绝大多数患者的核型为47,XXY。患者在新生儿期睾丸大小正常,但青春期时睾丸小而硬,睾丸曲细精管基膜增厚及玻璃样变、无精子;血浆睾酮浓度低;第二性征发育不良,胡须、体毛和阴毛少,身材高而四肢瘦长;成年后不育,体表脂肪堆积似女性,乳房肥大,皮肤细嫩。Klinefelter综合征除不育外,无显著的畸形。在年幼儿童中很少诊断此病,只有在患者被发现睾丸萎缩、尿道下裂或阴茎与阴囊发育不全时才就诊。第二节儿童疾病儿童疾病有不同于成人疾病的特点。孕期和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常见。出生后一年内的婴儿患病率和死亡率最高,据统计,年我国婴儿死亡率为6.8/0。婴儿死亡常见原因包括早产或低出生体重、窒息、肺炎、先天性心脏病、腹泻、败血症、颅内出血、神经管缺陷和新生儿硬肿症等。一岁以后儿童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意外伤害,此外,先天畸形、染色体异常、严重感染和恶性肿瘤也较常见。一、出生缺陷儿童的许多疾病都与基因异常有关,这些异常基因影响到机体组织器官的分化、发育,可导致各种出生缺陷和发育异常。但许多儿童发育异常的疾病影响因素复杂,并非都是由基因异常引起。(一)出生缺陷的概念出生缺陷(birthdefect)也称先天畸形(congenitalmalformation),是患儿出生时在外形或体内形成的可识别的结构或功能缺陷。但心脏缺陷或肾脏异常可能在几年后才被发现。胎儿在子宫内受到致畸因素的侵扰,可出现器官和系统不同程度的畸形。例如在胚胎早期(受孕至妊娠3周),各种因素如果引起轻微的细胞损伤,胎儿可能恢复正常,但严重细胞坏死可导致胎儿流产;在妊娠4?9周(尤其4?5周)胚胎正处于器官分化期,最容易受到致畸因素的侵扰而出现各种严重畸形;此后,在胎儿器官发育和成熟的过程中,致畸因素主要导致胎儿生长迟缓或出现轻度的器官畸形。新生儿严重畸形的发生率为5%,常见的严重畸形见表8-2。(二)出生缺陷的分类1.畸形(malformation)是某一器官或器官的某一部分原发性缺失。其基本原因是发育过程中的遗传缺陷,导致发育过程的阻滞或方向错误。例如:心脏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唇裂、腭裂,神经管缺损等。单个器官的畸形常由多基因遗传,而多发性畸形由染色体畸变引起。2.畸化(disruption)是由于缺血、感染和外伤等外部干扰因素使原来正常发育的器官出现异常,也称为继发性畸形。3.变形(deformation)是一种因为不正常的机械力扭曲牵拉正常的结构而形成的缺陷。4.序列征(sequence)是指一种异常因素导致一系列继发性畸形。例如Potter序列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羊水过少,胎儿在子宫内受压,出现面部扁平、手或脚错位、臀部转位、胸壁受压及肺发育不全等一系列畸形。5.综合征(syndrome)指已知致病病因并有一定可识别性的畸形模式。如染色体畸变引起的Down综合征。器官发育异常相关的术语包括缺失、闭锁、发育不全、肥大和萎缩等。(三)出生缺陷的原因出生缺陷的原因复杂,可能:①与遗传有关:几乎所有的先天畸形综合征都与染色体畸变相关,如Down综合征、先天性卵巢(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等。单基因突变也与部分出生缺陷有关,例如前脑无裂畸形。②与环境因素有关:母亲妊娠早期病*感染、妊娠期服用某些致畸药物(如叶酸拮抗剂、华法林、过量维甲酸等)、受到射线照射、酗酒、患糖尿病等均可能导致胎儿畸形。③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此因素是引起先天畸形的常见原因,如唇裂、腭裂和神经管畸形。尽管出生缺陷与遗传和(或)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但还有多达50%的先天畸形原因不明。二、早产和胎儿生长受限(一)早产胎儿在妊娠37周前出生称为早产(prematurity)。早产是继先天畸形之后导致新生儿死亡的第二常见原因。胎儿在子宫内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增加了早产的风险。(二)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生长受限(fetalgrowthrestriction,FGR)也称为胎儿宫内生长迟缓,我国的发生率为3%?7%。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危险因素包括:①羊膜早破:33%的早产是由羊膜早破(孕37周前)所致。母亲吸烟、营养不良、孕期阴道流血等因素引起胎盘炎症和金属蛋白酶活化可导致羊膜早破。②宫内感染:25%的早产与宫内感染有关。病原体(细菌、支原体、衣原体、阴道滴虫等)感染导致胎盘绒毛膜炎或脐带炎,TOLL样受体活化,从而下调前列腺素表达,致使子宫平滑肌收缩。③子宫、宫颈或胎盘结构异常:如子宫肌瘤、双角子宫等。④多胎妊娠。三、围产期感染围产期感染(perinatalinfection)通常经宫颈(上行)或经胎盘(血行)途径感染;偶尔病原体上行感染子宫内膜后,再经胎盘感染胎儿。1.经宫颈(上行)感染大多数细菌或少数病*通过子宫颈途径感染胎儿。病原体上行引起胎盘炎或脐带炎,也可在胎儿分娩经过产道时引起感染。胎儿将带细菌或病*的羊水吸入而致肺炎;严重病例出现败血症和脑膜炎。2.经胎盘(血行)感染大多数寄生虫(如弓形虫、疟原虫)、病*、李斯特菌、梅*螺旋体是经过胎盘进人胎儿血液感染的。感染既可发生在妊娠期,也可在分娩时(如乙肝病*、HIV病*)。妊娠不同时期、不同的病原体感染所导致的后果不同,可出现胎儿水肿和先天性贫血,严重的后果包括自然流产和死胎。新生儿(出生后前7天)败血症常由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婴儿期常出现肺炎,偶尔出现脑膜炎。出生3个月后常出现李斯特菌或念珠菌感染。TORCH[即弓形虫(T),梅*螺旋体、乙肝病*和HIV病*(O),风疫病*(R),巨细胞病*(C),单纯疱疹病*(H)]感染的患儿临床表现相似,包括发热、脑炎、脉络膜视网膜炎、肝脾肿大、肺炎、心肌炎和溶血性贫血,皮肤疱疹或出血。感染的后遗症包括生长迟缓和精神发育迟缓、白内障和先天性心脏病等。四、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enterocolitis,NEC)最常见于早产儿,其发病率与胎龄成反比。NEC的诱发因素复杂,除高渗溶液喂养、肠道菌群失调外,炎症介质也发挥了作用,如血小板活化因子促进肠黏膜上皮凋亡、使细胞间紧密连接削弱而有利于细菌透壁迁移,进而更加重了肠黏膜坏死。NEC常累及末端回肠、盲肠和右侧结肠。患儿表现为血便、腹胀和进行性肠麻痹。显微镜下肠黏膜和肠壁凝固性坏死,可出现溃疡和细菌菌落。早期NEC可保守治疗,但有20%?60%的病例需手术切除坏死肠段。NEC患儿围产期死亡率高,存活者可因病变部位的纤维性修复而出现肠狭窄。五、儿童肿瘤和肿瘤样病变儿童肿瘤的发病机制涉及先天性因素,即胚胎期已存在的DNA多发性突变成为易发肿瘤的基础因素,但这些突变并非一定来自亲代。在出生时已存在突变基因的基础上,遭遇后天次发因素时基因再次突变(双突变或多次突变),使肿瘤的发生概率明显增高,导致患者低年龄发病。少数儿童肿瘤有家族遗传倾向,由亲代遗传获得某一致病基因,成为易发某种肿瘤的基础,例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一)良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儿童肿瘤以良性肿瘤多见,尤其是间叶来源肿瘤如血管瘤、淋巴管瘤和纤维性肿瘤,此外,畸胎瘤也常见。有时良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在组织形态上难以区分。有两种肿瘤样病变常需要和良性肿瘤鉴别,包括:①异位(heterotopia)或迷芽(choristoma)是指正常的组织或细胞出现在异常部位。例如:胰腺组织出现在胃壁或小肠壁。②错构瘤(hamartoma)是指器官内成熟组织细胞过度增生并出现紊乱排列。(二)恶性肿瘤儿童的恶性肿瘤较成人少见,15岁以下儿童恶性肿瘤总体发病率为1/00?1.3/00。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白血病、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骨肉瘤、尤文肉瘤、横纹肌肉瘤和生殖细胞肿瘤等。儿童恶性肿瘤有一定的年龄分布特征。0?4岁恶性肿瘤发病率最高,以白血病、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常见;5?9岁以白血病、神经母细胞瘤、软组织肉瘤如横纹肌肉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尤文肉瘤和淋巴瘤常见;10~14岁以骨肉瘤、软组织肉瘤、霍奇金淋巴瘤等较常见。儿童常见恶性肿瘤的原发部位见表8-3。儿童恶性肿瘤在就诊时已有远处转移者较多见,例如非霍奇金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尤文肉瘤和骨肉瘤可能在就诊时已经转移。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包括淋巴结、骨髓、骨、肺、肝、脾和颅内。(徐曼步宏)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