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头颈肿瘤放疗专业组的负责人,孙艳教授已经在这个领域深耕了三十余年。
“刚开始做这个专业的时候,我觉得特别憋屈”——全球80%的鼻咽癌发生在中国,但与庞大患者群相悖的是,不论是指南规范、还是重要研究全部出自欧美。“我当时就想,早晚有一天,这个领域我们中国人说了算。”时至今日,“中国成果”已被写进NCCN指南。
此次担纲《头颈部肿瘤放疗规范和靶区定义》一书的主编,孙教授坦言压力不小。这除了源于一名头颈放疗医生的责任感,也来源于她和团队每一位成员对自己的高要求,“我们就是想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
历时一年,经过近二十轮修改,《头颈部肿瘤放疗规范和靶区定义》终于问世。回首向来处,她笑道:“果然最难的还是跟自己较劲。”
《头颈部肿瘤放疗规范和靶区定义》图书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AME:此次编著出版《头颈部肿瘤放疗规范和靶区定义》的初衷?
孙教授:如果说哪一类肿瘤是放疗能够根治的,头颈部肿瘤绝对是其中之一。但这一领域对放疗医生技术要求很高,大家普遍认为,需要更多的学习时间才能够掌握。
北医系统是一个庞大医疗综合体,有自己的学校、医院、医院、医院,患者来源广、病种丰富,这令我们在头颈部肿瘤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们希望把这些经验梳理出来,进一步理论化,为有志于投身头颈放疗领域的年轻医生提供一个参考,这就是我们要写这本书的初衷。
AME:头颈放疗对医生技术要求很高,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孙教授:一方面,头颈部器官结构本身的复杂性,要求医生对解剖了然于胸。头颈就像人体的中枢司令部,在很小的区域内集中了无数重要结构。稍有不慎,就会给患者带来难以挽回的损伤,比如损伤到颞叶,患者会出现头痛癫痫发作等脑损伤的后遗症;损伤到唾液腺,患者会一直口干,这些都严重影响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可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搞头颈的人压力都比较大。
另一方面,放疗设备的飞速发展给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年以前,国内基本都在使用二维或者叫“假”三维放疗,其无法做到精准,往往以牺牲正常组织或器官为代价,换来对肿瘤的杀伤。年以后,随着新设备、新技术的快速迭代,我们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三维时代,实现了精准放疗。即医生设定好各个部位需要多少剂量,把范围勾勒出来,我们将之形容为“雕刻式放疗”。这时,放疗医生的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显得更为重要,如同使用雕刻刀,多一点、少一点,效果都不一样。
我们这本书叫作《头颈部肿瘤放疗规范和靶区定义》,目的也是指导年轻医生,充分地理解如何精准勾画靶区,给予合适的剂量,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从实践中来回实践中去
AME:与其他头颈部肿瘤放疗书籍相比,本书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孙教授:真实。我们用医疗实践中的真实病例,讲解头颈部肿瘤放疗规范与实践,把枯燥的理论变得更加生动,读者也更容易理解,进而应用于自己的实践。就是“从实践中来,回实践中去”吧。
医学在不断发展进步,医生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如何结合新旧知识,综合考量,并以最合理的方式应用于实践。
我们这本书的不同之处还在于融入了很多肿瘤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将之应用于实践。比如根据最新TNM分期,针对不同病理特点的鼻腔副鼻窦癌患者,我们在靶区勾画的时候会有不同的定义,T3、T4的患者,淋巴引流区出现治疗失败风险在5-10%以上,一定要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