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Vv
关键词:
NLR-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P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与外周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平时血检中熟悉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都发生着微妙的作用。首先,中性粒细胞在炎症反应中可以释放活性氧、活性氮、蛋白酶等、通过诱导血管生成、削弱免疫系统,成为肿瘤进展的帮凶,持续存在的炎症反应也是促肿瘤侵袭生长的温床。
血小板的止血功能在肿瘤侵袭转移过程中被破坏和利用,从而促进肿瘤进展和转移。在肿瘤患者的外周血中,我们可以简单的把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看做是协助肿瘤细胞进展和转移的“反叛军”。而外周血环境中的淋巴细胞则是抵抗肿瘤细胞的“生力军”,淋巴细胞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迁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反叛军”和“生力军”数量上此消彼长的比值变化,则能从一个角度预判免疫治疗的效果。这就是分析比较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的比值(PLR)的原因所在,简单的理解就是NLR和PLR的比值在免疫治疗后不断变小,预测免疫治疗效果较好。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NLR、PLR与多种恶性肿瘤如:肺癌、黑色素瘤、消化道肿瘤、肝癌等免疫治疗的预后显著相关,简单的动态血象可以传递出机体在抗肿瘤过程中发出的信号,那么作为普通家属如何记录和观测呢。
观测时间点是关键想通过动态观测外周血NLR、PLR预判免疫治疗的疗效有两个关键:一是基线值、二是适合的取样时间点。有研究探索了不同时期NLR、PLR变化对接受免疫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判断的作用。
01
基线
在非小细胞肺癌单药免疫治疗中,基线低NLR≤3.07、PLR≤与更长的PFS和OS相关,而基线高NLR与PLR的患者疾病进展率和死亡风险都显著增加。这样的规律也在免疫联合化疗的临床研究中发现。
02
适合的观测时间
研究人员发现,在接受纳武利尤单抗治疗后的第2周和第4周时,NLR<3的患者中位PFS(无进展生存期)均大于NLR≥3的患者(P值为0.),而比较基线值似乎没有相应的结论。在患者接受纳武利尤单抗第6周时NLR<3与更高的ORR(客观缓解率)相关,第12周时NLR<3与更高的ORR和DCR(疾病控制率)相关,治疗两个周期后,与应答组相比无应答患者NLR有明显的增加趋势。
由此可见,治疗后连续观察NLR走势,通过记录患者基线、治疗后第2周、4周、6周和12周的变化趋势,有助于辅助预判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作为最关键的第6周和第12周,出现NLR下降趋势的患者与ORR和PFS显著相关。
(此表格供大家记录使用)
在多因素Cox分析中,PLR为唯一独立的预后因素,低PLR(≤.23)患者的OS、PFS均显著优于高PLR患者。研究者并未发现基线PLR值对生存期和疗效的显著相关性,反而是经治疗后的第5周期前,PLR与OS显著相关。
在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无论是单独使用免疫,还是化疗联合免疫,都有相似的结论:外周血的NLR、PLR值与走势均与患者免疫治疗预后呈负相关,通过连续监测NLR的变化或许能够比影像学更早的预测患者的免疫治疗疗效,协助辨别假性进展。
不同癌种中的应用通过NLR和PLR辅助预判免疫疗效,不仅可以应用于肺癌,在恶性黑色素瘤、上消化道肿瘤、肝癌、肾癌、头颈部肿瘤、尿路上皮癌中也观察到了一致的规律,基线或用药后外周血NLR、PLR成高走势均与肿瘤患者疾病复发、转移和较差的预后相关。
NLR和PLR作为炎症相关指标,可以通过简单的抽血、多次取样,连续监测来反应肿瘤患者的免疫状态和预后、不仅可重复、操作性高,也为肿瘤患者节省了不小的费用开支。
往期精彩没有组织也能预测免疫疗效?——能!NLR+T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