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荣膺公益中国 http://nb.ifeng.com/a/20180427/6536099_0.shtml每日商报讯心脏收缩功能不好,肺功能也极差,严重贫血,且被诊断为胃癌,要切除全胃,这样的心肺功能,能抗得过大手术吗?
日前,医院三墩院区,80来岁的施大伯顺利进行了全胃切除手术,并且在术后三天后下地,术后五天进流食,他不禁感叹:“我又有活下去的希望了!”
麻烦!心肺功能极差又罹患胃癌
8月初,从来没有体检习惯的施大伯,因头晕、医院急诊就诊,当时施大伯的血红蛋白仅为4.3g(标准为13g以上),经腹部CT检查,考虑消化道出血及胃肿瘤,在做急诊胃镜后,经胃镜病理确定,施大伯果然患有胃癌。
听到结果,施大伯家属感觉晴天霹雳,然而,更为担心的是后续的治疗,患者胃癌伴出血,需要手术治疗。
医院普外科主任王国良主任医师表示,患者心肺功能不好,这对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护理都是很大的挑战,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可能出现严重后果。
转机!多学科讨论量身定制治疗方案
“这需要多学科协作,优化措施,减少手术应激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加速患者康复。”王国良将施大伯的病例带到了多学科会诊(MDT)专家组讨论会上。
专家组由放射科、消化内科、肿瘤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麻醉手术部和普外科共同参与,经过讨论,为施大伯量身定制了周全的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术前影像,结合患者心肺功能较差的问题,专家们认为不适合新辅助治疗,建议为施大伯行全胃切除术,术后根据病理决定下一步方案。
闯关!胃切掉了依然能照常饮食
对肿瘤的惧怕、对手术结果的不可知,加重了施大伯的紧张情绪。好在医护团队精心为他进行心理疏导,并辅导家属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和术前准备。术前,经过多学科团队讨论后,专家对施大伯进行营养调节、肺功能锻炼、改善心功能。
8月13日,手术顺利进行。术中可见,胃窦巨大肿块侵及大部分胃以及部分十二指肠,大小约10cm×9cm。在护士和麻醉医师的密切配合下,王国良小心翼翼、精雕细琢,历时不到3个小时,顺利完成手术。
全胃切除后三天,施大伯下地,术后五天进食流质及半流质饮食,如今已渐渐恢复至术前状态,无并发症,恢复良好。
知识!胃的消化功能不是必须的
为什么全胃切除还能照常饮食?
王国良介绍,人体是有强大的代偿能力的。胃和小肠尽管是不同的器官,但组成的细胞具有一定的共性,在全胃切除之后,可以通过小肠来替代胃的部分功能。
“(经过全胃切除)手术后,通过少量多餐,延长咀嚼的时间,来度过适应期。再经过3-6个月的适应期之后,大部分患者都可以恢复到手术前的部分饮食状态,可以正常进食。再加上一些辅助营养手段,即使没有胃的消化功能,患者也能相对正常的生活。”
他还指出,肿瘤的位置是不可控的,尽管会有一定规律性,但肿瘤长在哪只有发现的那一刻才知道。肿瘤的范围某种程度上是可控的,比如重视癌症,具有癌症筛查的意识,早发现,范围就小;晚发现,范围就大。
通常来讲,如果胃癌长在胃的下部,如常见的胃窦部,一般切除胃下面的2/3,再把周围淋巴结的肿瘤清理干净就行;如果肿瘤长在胃的中间,也就是胃体,就要切除全胃了。
还有一种情况,肿瘤长在食管和胃的连接部分,也就是胃的上部,如果是肿瘤比较小,还在早期的话,可以切胃的上半部分,如果是比较大的肿瘤,担心切不彻底,就应该做全胃切除。
此外,除了手术切除要彻底,一些具有复发和转移风险的患者还要术后进行辅助化疗,降低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