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肉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什么是纵隔肿瘤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复制链接]

1#
北京著名皮肤病医院 http://m.39.net/news/a_9351433.html

纵隔的定义:纵隔,实际上是一间隙,就解剖结构而言前为胸骨,后为胸椎(包括两侧脊柱旁肋脊区),两侧为纵隔胸膜,上连颈部,下止于膈肌。而且纵隔内有心脏、大血管、食管、气管、神经、胸腺、胸导管、丰富的淋巴组织和结缔脂肪组织。了解纵隔分区:1.血管前区(前纵隔)2.内脏器官纵隔(中纵隔)3.椎旁区(后纵隔)常见的纵隔肿瘤及好发部位:1、神经源性肿瘤,这类肿瘤多位于后纵隔脊柱旁肋脊区内。多起源于交感神经,少数起源于外围神经。以单侧多见。一般无明显症状,长大压迫神经干或恶变侵蚀时可发生疼痛。2、畸胎瘤与皮样囊肿:多位于前纵隔,接近心底部的心脏大血管前方,根据胚层来源虽可分成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和畸胎瘤(含外、中、内三种胚层组织)三种类型,但其发生学相同。畸胎瘤多为实质性,内含大小不同、数目不等的囊肿。囊壁常有钙化片,内除有结缔组织外还含有表皮、真皮及皮脂腺等。囊内多为褐*色液体,混有皮脂及胆固醇结节,并有毛发。实体部分有骨、软骨、肌、支气管、肠壁及淋巴样组织等。10%畸胎类瘤为恶性。
  3、胸腺瘤:多位于前上纵隔:在整个纵隔肿瘤中排次第1~3位,绝大多数胸腺瘤在组织细胞学上呈良性表现,但其中一部分在生物学行为上呈侵袭性生长,属于恶性胸腺瘤。恶性胸腺瘤还包括胸腺癌,即组织细胞学表现呈典型的恶性特征。胸腺瘤的临床症状产生于对周围器官的压迫和肿瘤本身特有的症状——合并综合征。小的胸腺瘤多无症状,也不易被发现。肿瘤生长到一定体积时,常有的症状是胸痛、胸闷、咳嗽及前胸部不适。胸腺瘤特有的表现是合并某些综合征,如重症肌无力、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低球蛋白血症、肾炎肾病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巨食管症等。
  4、纵隔囊肿 较常见的有支气管囊肿、食管囊肿(或称胃肠囊肿、前肠囊肠或肠源性囊肿)和心包囊肿,均因胚胎发育过程中部分胚细胞异位而引起。三种囊肿均属良性。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壁薄,边缘界限清楚。5、胸内异位组织肿瘤和淋巴源性肿瘤:前者有胸骨后甲状腺肿、甲状旁腺瘤等;后者多系恶性,如淋巴淋巴肉瘤、Hodgkin病等。肿块常呈双侧性且不规则。淋巴源性肿瘤不宜手术,多采用放射治疗或化学药物治疗。 6、其他肿瘤:一般有血管源性、脂肪组织性、结缔组织性、来自肌组织等间叶组织肿瘤。较为少见。临床中纵隔肿瘤阳性体征不多。其症状与肿瘤大小、部位、生长方向和速度、质地、性质等有关。良性肿瘤由于生长缓慢,向胸腔方向生长,可生长到相当大的程度尚无症状或很轻微。相反,恶性肿瘤侵蚀程度高,进展迅速,故肿瘤较小时已经出现症状。常见症状有胸痛、胸闷、刺激或压迫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大血管、食管的症状。此外,还可出现一些与肿瘤性质相关的特异性症状。 帮助诊断的相关辅助检查:
  1、胸部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纵隔肿瘤的重要手段。X线透视检查可观察肿块是否随吞咽上下移动、是否随呼吸有形态改变以及有无搏动等。X线正侧位胸片可显示肿瘤的部位、密度、外形、边缘清晰光滑度、有无钙化或骨影等。断层摄片、CT或磁共振更能进一步显示肿瘤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必要时作心血管造影或支气管造影,能进一步鉴别肿瘤的相通部位以及与心大血管或支气管、肺等的关系,提高确诊率。
  2、超声扫描有助于鉴别实质性、血管性或囊性肿瘤。
  3、实验室检查对纵隔肿瘤的定性具有一定的意义,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的患者血清可以检测到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部分起源于生殖细胞的恶性肿瘤(非精原细胞瘤)患者可有血β-HCG和/或AFP增高。
  4、放射性核素碘扫描可协助诊断胸骨后甲状腺肿。
  5、颈部肿大淋巴结活检有助于鉴别淋巴源性肿瘤或其他恶性肿瘤。
  6、气管镜、食管镜、纵隔镜等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7、诊断性放射治疗(小剂量10-30Gy),在短期内能否缩小,有助于鉴别对放射性敏感的肿瘤,如恶性淋巴瘤等。治疗
  除恶性淋巴源性肿瘤适用全身化疗及放射治疗外,绝大多数原发性纵隔肿瘤只要无其他禁忌证,均应外科治疗。即使良性肿瘤或囊肿毫无症状,由于会逐渐长大,压迫毗邻器官,甚至出现恶变或继发感染,因而均以采取手术为宜。恶性纵隔肿瘤若已侵入邻近器官无法切除或已有远处转移,则禁忌手术而可根据病理性质给予放射或化学药物治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