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肉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胆管癌食管癌肺癌和瓦氏巨球蛋白血症治 [复制链接]

1#

01

ClarIDHy研究:ivosidenib可改善经治IDH1突变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总生存期胆管癌较为少见,但恶性度高,其发病率逐渐升高,且有效疗法有限,预后差。约13%的肝内胆管癌患者携带IDH1突变,IDH1突变在胆管癌的发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ivosidenib是一种靶向IDH1突变的口服、小分子抑制剂。此前的研究中,曾接受多线治疗的携带IDH1突变胆管癌患者接受ivosidenib治疗,结果发现中位总生存期为13.8个月,安全性良好。

ClarIDHy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3期研究[1]。由上海嘉会国际肿瘤中心主任、哈佛医学院朱秀轩(AndrewX.Zhu)教授领衔,旨在评估ivosidenib在不可切除或转移性IDH1突变胆管癌患者中的疗效。IDH1突变胆管癌患者按2:1比例随机分配至ivosidenib组(mg,每天一次)或安慰剂组。关键入组标准包括:不可切除或转移性IDH1突变胆管癌、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态评分0~1分且具有可测量病灶。放射学进展时允许患者从安慰剂组交叉至ivosidenib组接受治疗。主要终点为独立审核委员会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期、客观缓解率和安全性等。

共例患者接受筛查,截至年5月31日,最终例患者随机分配接受ivosidenib(例)或安慰剂(61例)治疗。91%患者为肝内胆管癌,93%患者为转移性胆管癌,47%患者既往接受过2种治疗。安慰剂组70%患者交叉至ivosidenib组接受治疗。ivosidenib组和安慰剂组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0.3个月和7.5个月(HR,0.79;95%CI,0.56~1.12;单侧P=0.09)。安慰剂组经交叉治疗校正后的中位OS为5.1个月(HR,0.49;P0.)。

两组报告的最常见的的3级或更高级别的治疗出现的不良事件(≥5%)是腹水(ivosidenib治疗组11名患者[9%],安慰剂组4名患者[7%])。ivosidenib组有3名患者(2%)出现治疗的严重不良事件。没有与治疗相关的死亡。与安慰剂组相比,接受ivosidenib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没有显著明显下降。

这是第一项靶向治疗IDH1突变的晚期胆管癌的3期研究。结果提示,ivosidenib耐受性良好,即使在交叉率较高(70%)的情况下,ivosidenib组的总生存期仍优于安慰剂组,ivosidenib亦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同时,其生活质量和安全性数据较优。这些结果都支持ivosidenib用于治疗IDH1突变的晚期胆管癌患者。

02ESCORT-1st研究: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显著改善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癌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晚期或转移性食管癌的标准一线治疗是化疗,但预后仍然很差。此前的临床研究表明,此类患者接受2种细胞*性药物治疗,中位总生存期约7.0~13.0个月。ESCORT研究证明,相比化疗,卡瑞利珠单抗二线治疗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癌可显著改善总生存期和缓解率。ESCORT-1st研究旨在评估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与安慰剂联合化疗作为晚期或转移性食管癌一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ESCORT-1st研究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牵头,在我国60家医院开展,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3期临床研究,共纳入例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癌患者[2]。入组患者1:1随机分组,分别接受卡瑞利珠单抗mg(n=)或安慰剂(n=)联合最多6个周期紫杉醇(mg/m2)和顺铂(75mg/m2)。化疗6个周期后接受卡瑞利珠单抗或安慰剂维持治疗,最长时间达2年。研究的联合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次要研究终点包括客观缓解率、缓解持续时间、疾病控制率、生活质量和安全性等。经过中位随访10.8个月,与安慰剂联合化疗相比,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可显著延长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15.3月vs12.0月),降低30%的死亡风险;同时也显著延长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6.9月vs5.6月),降低44%的疾病进展风险。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更高(72.1%vs62.1%),缓解持续时间更长(7.0个月vs4.6个月)。两组的总体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无显著差异。但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在其中部分项目上的评分优于安慰剂组:总体健康状况(差别,2.6;95%CI,0.0~5.2);疼痛(差别,?3.1;95%CI,?5.3~?0.9);进食(差别,?2.8;95%CI,?4.8~?0.7);吞咽唾沫困难(差别,?2.2;95%CI,?4.1~?0.3);吞咽时呛咳(差别,?3.4;95%CI,?5.9~?0.8)。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和安慰剂联合化疗组分别有名患者(63.4%)和名患者(67.7%)发生3级或者更高级别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治疗相关死亡则分别有9名患者(3.0%)和11名患者(3.7%)。

03

IMpower研究:首个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辅助免疫治疗成功的3期研究约50%新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局限性(Ⅰ期或Ⅱ期)或局部晚期(Ⅲ期)。Ⅰ期和Ⅱ期以及部分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接受根治性手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ⅠB-ⅢA)患者术后的辅助治疗以铂类药物联合化疗为主,但5年生存率仅提高4%~5%。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迫切需要新的辅助治疗策略以进一步改善结局。免疫治疗颠覆了无法切除的局部晚期和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策略,但其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疗效尚无3期研究结果。IMpower是一项随机、多中心、开放标签的3期研究,在22个国家和地区的个中心进行。该研究旨在比较阿替利珠单抗和最佳支持治疗在接受根治性手术和铂类为基础的辅助化疗后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疗效[3]。入选患者为≥18岁、肿瘤根治性切除的ⅠB期(≥4cm)至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患者按照1:1随机分配,在铂类辅助化疗(1~4个周期)后接受辅助性阿替利珠单抗(每21天1mg;16个周期或1年)或最佳支持治疗(观察和定期监测疾病复发)。主要终点为研究者评估的无病生存期,按照以下逐层分析:首先是肿瘤表达PD-L1水平≥1%的Ⅱ-ⅢA期人群亚组,然后是所有Ⅱ-ⅢA期人群,最后是意向性治疗人群(ⅠB-ⅢA期)。随机入组并接受阿替利珠单抗或最佳支持治疗的所有患者纳入安全性评估。

5年10月7日至8年9月19日,名患者在根治性手术后入组。9名患者接受了辅助化疗,其中名患者纳入随机分组,分别接受阿替利珠单抗(n=)或最佳支持治疗(n=);每组各有人接受治疗。

在Ⅱ-ⅢA期人群中,经过中位32.2个月的随访后,与对照组相比,阿替利珠单抗显著提高DFS:在肿瘤细胞PD-L1表达≥1%的Ⅱ-ⅢA期患者中,阿替利珠单抗组的3年无病生存率为60%,最佳支持治疗组为48%(HR,0.66;95%CI,0.50~0.88;P=0.);在所有Ⅱ-ⅢA期患者中,阿替利珠单抗组的3年无病生存率为56%,最佳支持治疗组为49%(HR,0.79;95%CI,0.64~0.96;P=0.);在意向性治疗人群中,阿替利珠单抗组的3年无病生存率为58%,最佳支持治疗组为53%(HR,0.81;95%CI0.67~0.99;P=0.)。在此次中期分析中,所有研究人群中的总生存期均未正式评估。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4肺癌辅助治疗国际协作组织研究显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辅助化疗的无病生存期HR为0.83(95%CI,0.74~0.94),总生存期HR为0.86(95%CI,0.76~0·98)。但在此后15年内,该治疗标准没有取得任何进展,直到ADAURA研究证实携带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奥希替尼辅助治疗3年可改善预后。

IMpower试验是免疫辅助治疗Ⅱ-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首项报告结果的3期研究。其结果显示,与辅助化疗后的最佳支持治疗相比,在肿瘤细胞PD-L1表达≥1%的Ⅱ-ⅢA期人群中以及所有Ⅱ-ⅢA期患者中,阿替利珠单抗可显著改善无病生存期。这一积极的疗效结果以及与先前报告一致的安全性数据,表明辅助化疗后接受阿替利珠单抗治疗可能是一种有前景的治疗选择。

04iNOVATE研究的最终分析:伊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瓦氏巨球蛋白血症瓦氏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m’smacro-globulinemia)是一种较为少见的B细胞淋巴瘤,其中较高比例的瓦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携带MYD88与CXCR4基因突变,这两种基因突变会导致BTK依赖的信号传导通路持续激活,从而促进瓦氏巨球蛋白血症细胞增殖与存活。伊布替尼是一种BTK抑制剂,一项2期研究证明伊布替尼可有效治疗携带MYD88与CXCR4基因突变的患者。iNNOVATE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3期研究,在先前没有接受治疗的瓦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以及复发性/难治性瓦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中开展,评估了伊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方案相对于利妥昔单抗联合安慰剂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初次分析显示伊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可显著改善无进展生存期和客观缓解率。经过中位50个月的随访,作者报告了iNOVATE的最终分析结果[4]。本研究入组患者均为有症状的瓦氏巨球蛋白血症,无论之前是否曾接受过治疗;共入组名患者,被随机分配到每天一次的伊布替尼mg联合利妥昔单抗或安慰剂联合利妥昔单抗(每组n=75)。主要终点是无进展生存期。次要终点包括应答率、至下次治疗时间、血红蛋白改善、总生存期和安全性。在最终分析时,中位随访50个月,伊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未达到(95%CI,57.7个月~不可评估),而安慰剂联合利妥昔单抗为20.3个月(95%CI,13.0~27.6)(HR,0.;95%CI,0.15~0.42;P0.0)。伊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与安慰剂联合利妥昔单抗组54个月的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8%(95%CI,55~78)和25%(95%CI,15~37),而48个月的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1%(95%CI,58~80)和25%(95%CI,15~37)。无进展生存期获益与既往治疗状态、MYD88和CXCR4突变状态或患者特征无关。伊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组的应答率高于安慰剂联合利妥昔单抗组(76%vs31%;P0.0),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持续缓解。安慰剂联合利妥昔单抗的中位治疗时间为18个月,而伊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组的至下一次治疗的中位时间尚未达到。与安慰剂联合利妥昔单抗相比,更多接受伊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患者血红蛋白持续改善(77%vs43%;P0.0)。两组的中位总生存期均未达到。伊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的安全性可控,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临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