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肉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胰腺癌和胰腺实性肿瘤的CT诊断 [复制链接]

1#
来源:医学影像健康网作者:任克

胰腺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诊断困难,手术切除难度大。影像检查是胰腺癌诊断的重要的方法,对于制定手术方案有重要的意义。胰腺实质性肿瘤并不少见,诊断时需要根据CT表现与胰腺癌进行鉴别。

胰腺癌组织学来源:

胰腺癌组织发源于胰管、腺泡或胰岛细胞。由胰管上皮细胞发生的为胰管癌,由腺泡细胞发生的为腺泡细胞癌,由胰岛细胞发生的为胰岛细胞癌。常见的胰腺癌来源于胰管上皮细胞。

胰腺癌的分类:

胰腺癌按部位分类,可以分为胰头部癌、胰体尾部癌、全胰癌。胰头癌占2/3,胰体尾癌占1/3,少数病例癌可波及整个胰腺,个别可发生于异位胰腺。我院曾经统计例胰腺癌,其中胰头癌75%,体尾癌11.9%,全胰癌13.1%。

胰腺CT检查方法:

检查前准备包括:禁食,口服稀释造影剂(2%Angiography),肌注胃肠蠕动抑制剂。

检查方法包括:平扫、增强扫描、灌注扫描。

增强扫描时相必须包括:平扫、动脉期(30-35s)、门脉期(60s)。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速率为3ml/s,1.5ml/kg

扫描范围:胰上缘至十二指肠水平部。

胰腺CT灌注扫描方法,平扫定位,选择病变最大层面,以5ml/s速度团注非离子型对比剂(mg·I/ml)50ml,对选中层面连续动态扫描。数据后处理:后处理时追踪病变最大层面,计算选定层面内感兴趣区的时间-密度曲线(TDC),包括灌注血流量图Flow,血容量图BV,达峰时间图TTP,通透性图Per等。胰腺癌组织与周围组织间的灌注参数值比较,病变组织的灌注参数值Flow,BV,TTP,Per及pBV都比周围正常组织低,胰腺癌组织与肿块型胰腺炎组织间的灌注参数值比较,胰腺癌组织的Flow,BV,Per及pBV值明显低于炎症组织。CT灌注检查成像迅速,图像的空间、时间分辨率高,CT密度变化与对比剂浓度呈线性关系的优点,对胰腺的灌注检查独具优势,可对常规CT进行补充。在具体患者中,年龄、体质、成像方法、计算模型及评价技术等诸多因素影响,对灌注绝对值的影响较大,比较同一患者病变与周围相对正常胰腺组织的CT灌注变化情况,比绝对值更有意义。

胰腺癌的CT表现:

胰腺癌表现为异常密度的肿块影,多为低密度肿块,动脉期显示最好;少数为等密度影,等密度病变只能靠间接征象诊断:如局部占位征象和胰腺轮廓改变,胰管胆管扩张、肿瘤远侧胰腺萎缩等。胰尾癌病例,有时平扫仅见胰腺增粗,增强发现胰腺癌,胰腺癌可以合并胰腺炎,使得诊断更加困难。胰腺钩突癌可以无*疸,而出现腹膜后侵犯和转移。

胰腺癌预后差,手术切除仍是现有的唯一有价值的治疗手段,术前评价胰腺癌能否切除,避免不必要的探查手术是十分必要的。公认的胰腺癌不能被切除的标准包括:胰腺外肿瘤浸润,邻近脏器侵犯,胰周淋巴结肿大,血管侵犯以及远处转移等,胰周小静脉扩张是胰外侵犯的间接征象。

胰腺癌转移途径:

1.胰内扩散 早期即可穿破胰管壁,弥漫浸润沿小叶内淋巴管向胰内转移,并向周围组织浸润转移;

2.胰周组织浸润,前方浸润累及胃与结肠,后方累及门静脉、下腔静脉、腹主动脉及腹膜后组织,上方浸润累及肝十二指肠韧带,下方累及十二指肠及肠系膜根部。

3.淋巴转移 为胰腺癌最主要的转移途径,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率70%~80%,小于2.0cm胰癌淋巴结转移率约为40%,胰头癌向肠系膜根部及主动脉旁转移。

胰腺癌分期:

胰腺癌分期对于术式选择及远期疗效判定有重要价值。1.Hermreck将胰腺癌分为4期,由于简练、明确,已被人们接受与应用,Ⅰ期为限局性病变;Ⅱ期为病变侵入周围组织(十二指肠、门静脉等);Ⅲ期为局部淋巴结转移;Ⅳ期为癌扩散。

2.国际抗癌协会(UICC)制定的TNM分期

T1原发肿瘤限局在胰腺内;T2原发肿瘤直接浸润十二指肠、胆管、胰周脂肪之一;T3原发肿瘤直接浸润胃、脾、附近大血管其中之一;N0局部淋巴结无转移;N1局部淋巴结有转移;M0远处无转移;M1远处有转移。

胰腺转移瘤:

恶性肿瘤胰腺转移发生率:3-13.1%,恶性黑色素瘤及骨肉瘤转移率高,其次为肺癌恶性淋巴瘤乳癌肾癌、胃癌胰腺转移。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是胰腺一种少见的潜在恶性或低度恶性的肿瘤,在年首次报道,好发于年轻女性,偶发于老年妇女和男性,肿瘤绝大多数呈圆形、椭圆形,可有分叶,可以有钙化,但不是所有病例都出现钙化。肿瘤多有完整包膜,厚度较均匀,包膜内壁光滑,增强后轻中度强化,与胰腺分界清晰,边缘光整。瘤内罕见分隔,肿瘤内也可以有实性和囊性结构,CT平扫实性结构呈低或等密度,造影后动脉期呈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呈明显强化,囊性部分在增强前后扫描均呈低密度;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不论发生在胰腺的任何部位,一般不伴有胰腺管扩张。

功能性胰岛细胞瘤:

胰岛细胞瘤起源于胰腺内分泌细胞,约占全部胰腺肿瘤的1%~2%。通常按其临床症状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功能性胰腺胰岛细胞瘤常在疾病早期就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因此发现时体积常较小,而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出现临床症状较晚,发现时一般肿瘤较大,两者均可为良性或恶性。研究显示,胰岛细胞瘤绝大多数为多血供肿瘤,动脉期明显强化。国内有研究显示,良性胰岛细胞瘤的血流量及强化峰值明显高于正常胰腺实质,但通透性及灌注达峰时间与正常胰腺无差异,提示了良性胰岛细胞瘤为富血供的病变,且其内皮透过性大致正常。而恶性胰岛细胞瘤的血管生成及灌注特点均与良性肿瘤不同。

无功能胰岛细胞瘤:

发现时一般为较大胰腺肿块,多发生在胰体、尾部,密度可均一,等于或低于正常胰腺密度,也可表现为等密度肿块内含有低密度区,部分病变内可以有结节状钙化;增强扫描,表现均一强化或不均匀,大多数胰岛细胞瘤都是多血管性的,较正常胰腺高10-30Hu,且持续时间较长。动态扫描或多期扫描有利于发现本病的强化特征。

胰腺周围假性动脉瘤:

是胰腺炎的一种很少见的并发症,是因胰液或炎症侵蚀胰腺周围的血管,致血管破裂出血,一般发生较缓慢,被纤维组织包裹,形成假性动脉瘤,被累及血管以脾动脉最常见,其次为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胰十二指肠动脉的分支。CT须鉴别假性囊肿和假性动脉瘤,大剂量增强CT扫描可满意地显示假性动脉瘤的形态和位置,表现为受侵血管分布区有局限瘤样扩张的血管,内可见增强之血管腔。

总结:

CT目前为胰腺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方法,对于胰腺癌和其他胰腺实质性肿瘤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CT增强扫描是胰腺病变的必需的检查方法,CT增强扫描有助于胰腺实质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CT灌注图像及灌注测量值与常规CT相结合,能够补充单纯CT诊断的不足。

(作者:中国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