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用什么药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31207/4304149.html富于T细胞/组织细胞大B细胞淋巴瘤(TCRLBCL)属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一个亚型,病理表现为大量失能免疫细胞浸润,预后差,且至今尚无针对性的治疗方式。为了阐明清楚TCRLBCL的免疫逃逸机制,哈佛大学医学院医院GriffinGK等研究者在TCRLBCL中开展了PD-1/PD-L1信号通路相互作用的多模态分析,包括:1)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9p24.1号染色体PD-L1/PD-L2基因改变;2)双重免疫组化法检测恶性B细胞肿瘤PD-1配体表达情况;3)使用多光谱免疫荧光显微镜和时空图像分析肿瘤微环境中PD-1/PD-L1相互作用空间组织结构;4)研究者还对5例接受过Pembrolizumab单药治疗的r/rTCRLBCL患者疗效进行回顾性评价。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Blood杂志上(GriffinGK,etal.Blood.Sep1:blood.464.)。主要亮点
肿瘤微环境空间分辨特征揭示TCRLBCL通过PD-1/PD-L1信号通路免疫逃逸;
5例接受PD-1单抗单药治疗的复发/难治TCRLBCL患者中,有3例患者对治疗有效。
部分TCRLBCL肿瘤细胞中PD-L1/PD-L2基因拷贝数增加或扩增为了鉴别恶性B细胞肿瘤中PD-L1/PD-L2二倍体、多倍体、拷贝数增加、扩增或重排,研究者采用FISH针对染色体9p24.1上PD-L1和PD-L2,以及9号染色体着丝粒区域(CEP9)进行检测(见图A)。分析结果显示,在33例TCRLBCL患者中,PD-L1/PD-L2基因改变情况为:PD-L1/PD-L2二倍体2例(6%)、多倍体8例(24%)、拷贝数增加14例(43%)、扩增7例(21%)、以及重排2例(6%)。其中,PD-L1/PD-L2拷贝数增加、扩增发生比例为64%(见图B)。
与DLBCL-NOS相比,TCRLBCL中PD-L1/PD-L2拷贝数增加或扩增比例更高(64%vs24%,p=0.),但较cHL的要更低(64%vs92%,p=0.),如图C所示。
上述研究提示:PD-L1/PD-L2拷贝数增加或扩增是大部分但不是所有TCRLBCL的遗传特征。
PD-L1/PD-L2基因拷贝数增加或扩增与肿瘤细胞表面PD-L1表达水平相关
利用双标和单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CRLCBL恶性B细胞膜上PD-L1和PD-L2表达情况发现(见图D),在33例患者中,28例(85%)至少有局部PD-L1表达,而当PD-L1表达时,观察到PD-L1表达程度和强度存在异质性(病理H评分范围较宽:1-,中位19.6),如图E所示。
与没有PD-L1/PD-L2拷贝数增加或扩增的患者相比,有PD-L1/PD-L2拷贝数增加或扩增患者的PD-L1表达水平显著增高(中位H评分:35vs12,p=0.01),见图F。TCRLBCL恶性B细胞PD-L1表达的中位H评分显著高于DLBCL-NOS的(中位19.6vs1.5,p=0.),但要显著低于cHL患者HRS细胞的PD-L1表达(中位19.6vs,p<0.,图G)。
基于此,研究者认为PD-L1/PD-L2基因改变促使TCRLBCL中恶性肿瘤细胞表面PD-L1蛋白表达上调,这些改变在TCRLBCL中发生率高于DLBCL-NOS,但低于cHL的。
恶性B细胞与局部富集的PD-L1+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接触
为了分析TCRLBCL肿瘤微环境,研究者对样本进行连续抗体染色(B细胞(PAX5)、TAMs(CD68)、T细胞(CD3)、PD-L1和PD-1),并用多光谱免疫荧光显微镜进行成像。结果显示:PAX5+恶性B细胞与PD-L1+TAMs密切接触(图A和B)。定量分析发现:中位25%的恶性肿瘤B细胞与PD-L1+TAMs接触,然而仅有2%的恶性肿瘤B细胞与PD-L1-TAMs接触(p<0.,图C)。
研究者同时发现,在TCRLBCL肿瘤微环境中,与PD-L1-TAMs相比,PD-L1+TAMs中位密度更高(中位个细胞/mm2vs个细胞/mm2,p<0.,图D-F)。
与位于离恶性肿瘤B细胞径向距离≥75微米的TAMs相比,位于离恶性肿瘤B细胞径向距离<75微米的TAMs更多的为PD-L1+(中位87%vs67%,p<0.,图G-I),这与PD-L1+TAMs富集在恶性肿瘤B细胞附近的现象也是一致的。
恶性B细胞与弥漫性浸润的PD-1+T细胞接触
研究者采用多光谱免疫荧光成像(图A)和表型图(Phenotypicmaps)显示:PD-1几乎全部表达于T细胞上(图B)。但CD68+巨噬细胞没有PD-1表达,31例患者中有8例(26%)恶性B细胞至少局部表达PD-1。定量分析发现:中位31%的恶性B细胞肿瘤与PD-1+T细胞接触,但仅有中位10%的恶性B细胞肿瘤与PD-1-T细胞接触(p<0.,图C)。接触的PD-1+T细胞代表CD4+和CD8+亚群,在单个病例中存在CD4/CD8比率严重偏移(中位CD4/CD8比率为1.6:1,范围:0.06-14.4)。
随后,研究者评估了肿瘤微环境中PD-1+T细胞的密度和空间分布,PD-1+T细胞的中位密度高于PD-1-T细胞(中位个细胞/mm2vs个细胞/mm2,p=0.),提示PD-1+T细胞群整体增加(图D-F)。
研究者未观察到PD-1+T细胞在邻近肿瘤细胞的空间富集,位于离肿瘤细胞径向距离<75微米的PD-1+T细胞/总T细胞中位比例与位于离恶性肿瘤B细胞径向距离≥75微米的相当(76%vs77%,p=0.,图G-I)。
TCRLBCL空间分辨免疫微环境特征与cHL、DLBCL存在差异
研究者基于3种淋巴瘤(TCRLBCL、cHL和DLBCL-NOS)肿瘤微环境特征不同,将肿瘤微环境分为7种:富于肿瘤(TR)类,包括TR1和TR2;富于基质(SR)类,包括SR1和SR2;富于T细胞(TR)类,包括TC1和TC2;以及富于巨噬细胞(MR),如图C、D所示。
DLBCL-NOS肿瘤微环境主要表现为TR1和TR2,cHL肿瘤微环境主要表现为SR1、SR2和TC1,而TCRLBCL肿瘤微环境主要表现为TC2与MR(图E),MR富含PD-L1+TAMs和TC2富含PD-1+T细胞群。TC1常含PD-1-T细胞,这些PD-1-T细胞与PD-1+T细胞和PD-L1+巨噬细胞混在一起(图G-I)。
由此可见,TCRLBCL、cHL和DLBCL-NOS具有不同的空间分辨免疫微环境特征,TCRLBCL以邻近肿瘤细胞具有特别多的PD-L1+TAMs和周边富含PD-1+T细胞的免疫肿瘤微环境为特征。
PD-1单抗治疗TCRLBCL疗效
上述结果提示,PD-1单抗或许是TCRLBCL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研究者回顾性观察5例接受Pembrolizumab单药治疗的复发、难治TCRLBCL患者。其中3例患者获得缓解,包括2例完全缓解(CR)和1例部分缓解(PR)。2例CR患者中,1例接受Pembrolizumab单药治疗已持续满2年,且已停止治疗超过1年,至今持续无疾病状态;另一例CR患者既往接受抗CD19CAR-T细胞治疗失败后,接受pembrolizumab单药挽救治疗6个月后,获得CR,目前仍接受治疗中;第3例患者在Pembrolizumab治疗9个月后获得PR,随后出现混合影像学进展,如下表所示。
第一例获得长效CR患者的活检显示,恶性B肿瘤细胞为PD-L1/PD-L2二倍体,大部分肿瘤细胞不表达PD-L1。但是,邻近肿瘤细胞和整个肿瘤微环境中存在大量PD-L1+TAMs和PD-1+T细胞。该患者的免疫微环境类型为MR和TC2,这提示PD-L1+TAMs在TCRLBCL免疫逃逸中发挥重要作用。将来需要大样本临床试验来阐明PD-1单抗治疗TCRLBCL疗效与PD-L1/PD-L2状态、肿瘤微环境特征之间的关系。
小结
研究提示:PD-1/PD-L1信号通路是TCRLBCL的一条免疫逃逸途径,研究还支持潜在利用空间分辨免疫微环境特征协助诊断分类和不同肿瘤类型的免疫治疗优先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