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肉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肿瘤合并溶血血小板减少两例凝血检查有何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初期症状和图片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813045.html

分享近日遇到的两例肿瘤伴溶血、血小板减少案例:

Case1患者男,49岁,反复咳嗽、胸闷月余入院,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近日出现酱油色尿伴皮肤瘀斑,影像学检查考虑腹部肿瘤伴骨转移。

标本外观提示严重溶血: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12.54;Hb65;血小板22(进行性减低趋势)。

生化(红为升高、绿为降低):

ALT26、AST;TP45,ALB29;总胆43.1,间胆35.7;LDH;肌酐80,尿素11.25。

溶血相关:

游离血红蛋白;G6PD酶活性,CD55、59,直抗,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均正常;不提示自免溶贫、PNH及G6PD缺乏症。外周血涂片可见裂红细胞(约1%)

风湿免疫相关检查(包括抗磷脂抗体):均阴性;血培养阴性。

凝血检查:

结果参考区间PLT22-PT20..5-14.5APTT38..0-42.0FIB1..0-4.0D-D21..5AT-TAT58.74.0PAP2..8tPAI-C27..0

上述检查提示肿瘤相关DIC?且TAT显著升高、PAP中度升高提示以凝血激活为主、纤溶相对不明显。但溶血、血小板减少过于严重,根据以下文献,骨转移癌还易导致肿瘤诱导的TMA(血栓性微血管病)[1]:

当然,肿瘤诱导的TMA还需与TTP、药物诱导或补体介导的TMA等相鉴别,本例送检ADAMTS13活性:78%正常,首先排除TTP。

下表为肿瘤诱导TMA与TTP的临床特征比较:

其次,本例尚未接受任何化疗,也没有应用通常可能导致TMA的药物,且肾功能基本正常,不提示典型的药物诱导TMA或aHUS。综合来看最大可能仍是肿瘤诱导TMA(包含了DIC的定义?)。

基于近期BLOOD杂志的一篇报道[2],在尚未排除TTP的伴MAHA(微血管病性溶贫)的肿瘤患者中,早期可应用血浆置换,但若考虑为肿瘤或药物诱导的TMA,则不建议继续应用血浆置换和激素治疗,相关临床研究已表明其不能使这类肿瘤患者获益,而建议以处置肿瘤为主。

总结凝血检查在本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凝血紊乱的诊断(如DIC的ISTH评分5分);

TTP的排除(ADAMTS13活性正常),从而提示变更治疗策略;

明确以凝血激活为主的状态(TAT水平超过正常上限14倍,而PAP不到正常上限4倍),提示可考虑抗凝治疗(如LMWH)改善凝血紊乱;

Case2.男,57岁,发现血小板减少2天就诊,CT检查提示纵隔肿瘤性病变,既往有淋巴结肿大病史。

血常规:

WBC计数4.14,Hb75g/L,PLT14。

外周血可见裂红细胞显著增多:

进一步凝血检查:

PT、APTT、FIB均正常,D-D2.67ug/mL,暂不提示DIC

结合珠蛋白降低、直抗阴性。生化常规提示无间胆升高,肝肾功正常。

再看外周血片可见异常淋巴细胞:

是TTP还是肿瘤诱导的TMA?

先做一个VWF活性:75.6%;VWF抗原:%,活性与抗原均正常、且两者之比显著低,提示不是内皮病,且高分子量VWF被大量消耗,这看起来似乎TTP可能性更大?(参见我们既往提到的小技巧:一周三例TMA,鉴别小技巧)

于是送检ADAMTS13活性:5%

ADAMTS13抑制物:阳性!

可确诊获得性TTP

尽管肿瘤患者出现的MAHA、血小板减少更倾向于肿瘤诱导的TMA(如Case1),但少数情况下肿瘤也可合并TTP!(本例不排除淋巴瘤?既往亦有类似案例报道[3])

总结凝血检查在本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凝血紊乱的排除(如DIC的ISTH评分5分);

VWF活性、抗原及两者比值在TTP初步鉴别中的价值(是否内皮病、是否高分子量VWF消耗为主);

TTP的确诊(ADAMTS13活性、抑制物);

参考文献:

MortonJM,GeorgeJN.MicroangiopathicHemolyticAnemiaandThrombocytopeniainPatientsWithCancer.JOncolPract.Jun;12(6):-30.

ThomasM,ScullyM.HowITreatMicroangiopathicHemolyticAnemiainPatientswithCancer.Blood.Jan21:blood..

SillH,H?flerG,KaufmannP,HorinaJ,SpullerE,KleinertR,Beham-SchmidC.Angiotropiclargecelllymphomapresentingasthromboticmicroangiopathy(thrombot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Cancer.Mar1;75(5):-70.

本文资料贡献:

同济检验科血小板病实验诊断团队

本文同时纪念今日过世的演员吴孟达先生,感谢他的表演曾陪伴我们的快乐时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