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家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6188476.html整理:肿瘤资讯来源:肿瘤资讯
近年来,淋巴瘤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迅速,新的基因分型不断提出;与此同时,新药层出不穷,部分惰性淋巴瘤的治疗正由传统免疫化疗迈向“无化疗“时代,并向治愈迈进;PD-1单抗、CAR-T等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进一步提高了侵袭性淋巴瘤患者和复发/难治淋巴瘤患者的预后。新冠疫情的到来,为年蒙上了灰暗的色调,转眼间新的一年已经到来。回顾年,淋巴瘤领域出现了哪些重磅研究?新药时代,如何实现淋巴瘤的精确分型,精准治疗?请跟随小编往下看,本文特邀医院张会来教授盘点年度淋巴瘤领域重磅研究。
张会来肿瘤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医院淋巴瘤内科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恶性淋巴瘤的分子诊断和个体化治疗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抗淋巴瘤联盟常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心脏病学专委会常委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淋巴瘤学组委员天津市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市血液病质控中心副主任委员天津市医师协会血液医师分会副会长
盘点精要
HL
美国血液学年会(ASH)会议更新了KEYNOTE-Ⅲ期随机对照研究帕博利珠单抗与维布妥昔单抗(BV)单药治疗复发/难治性(R/R)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的最新数据。共入组例患者,在既往仅接受1线治疗患者(16.4个月vs8.4个月,HR0.70)和既往接受≥2线治疗患者中(12.6个月vs8.2个月,HR0.66),帕博利珠单抗组的主要终点PFS(含移植后临床和影像学数据)均显著长于BV组;同时在既往仅接受1线治疗患者(11.7个月vs8.3个月,HR0.62)和既往接受≥2线治疗患者中(12.6个月vs8.2个月,HR0.63),帕博利珠单抗组的次要终点PFS(不含移植后临床和影像学数据)均显著长于BV组。同时,无论患者既往治疗线数是仅有1线还是≥2线,帕博利珠单抗组的总反应率(ORR)和缓解持续时间(DoR)均显著优于BV。安全性方面,在既往仅接受1线治疗患者中,BV组3-5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发生率显著高于帕博利珠单抗组(29.6%vs3.7%)。
FL
滤泡淋巴瘤(FL)2年内进展(POD24)患者总生存(OS)明显缩短,5年OS仅50%。ASH报道了ZUMA-5Ⅱ期研究CD19CAR-T(Axi-Cel)治疗已接受过≥2次治疗的R/R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iNHL)(主要为FL或边缘区淋巴瘤(MZL))患者的最新结果,共入组例患者,例为R/RFL患者。独立影像评审委员会(IRRC)评估的总ORR为92%(n=),完全缓解(CR)率为76%,FL(n=84)患者的ORR为94%,CR率80%。25例获得部分缓解(PR)的FL患者,13例(52%)在中位2.2个月后达CR。中位随访17.5个月,中位PFS和OS均未达到;所有患者的12个月PFS率和OS率分别为73.7%和92.9%,64%的FL患者持续应答,78%的CR患者持久应答。安全性方面,≥3级AE发生率为86%,最常见的是血细胞减少和感染。相比MZL,FL患者的≥3级神经病学事件发生率更低。
约1/4的FL患者存在EZH2激活,EZH2抑制剂Tazemetostat单药治疗R/RFL在EZH2突变患者中的ORR达69%,EZH2野生型患者的ORR仅35%。EZH2突变状态对缓解持续时间并无显著影响,突变组和野生组分别为10.9个月和13.0个月,PFS分别为13.8个月和11.1个月。
WM
ASPENⅢ期研究对比了泽布替尼与伊布替尼治疗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独立评审委员会(IRC)评估的CR+VGPR率(P=0.)、12个月PFS率(89.7%vs87.2%)和OS率(97.0%vs93.9%)两组均无显著差异。研究者评估的泽布替尼组的CR+VGPR率显著高于伊布替尼组(至年8月:P=0.;至年1月:P=0.),泽布替尼组IgM降低的程度优于伊布替尼(P=0.04)。
安全性方面,除中性粒细胞减少外,泽布替尼组的常见AE均少于伊布替尼组,房颤/房扑发生率显著少于伊布替尼组,泽布替尼组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并未带来感染的增加,泽布替尼组导致死亡、停药或治疗中断的AE更少。同时,在MYD88野生型的WM患者中,泽布替尼同样显示了一定的疗效,且耐受性良好。
MCL
MDAnderson癌症中心的王鲁华(MichaelWang)教授团队年4月在NEJM杂志发表了ZUMA-2Ⅱ研究KTE-X19治疗R/R套细胞淋巴瘤(MCL)的初步结果。在年ASH会议上,王鲁华教授团队报道了该研究的1年随访结果。ORR达92%,CR率达67%,70%的CR患者持续缓解。中位随访17.5个月,DoR、PFS和OS均未达到,15个月PFS率为75%;同时安全性可控。
ASH报道了BRUINⅠ/Ⅱ期研究新一代非共价BTK抑制剂LOXO-治疗既往治疗过的MCL、WM和其他NHL的最新结果,入组患者中61例为MCL患者。安全性方面,多数AE为1-2级,很少观察到明显的共价BTK抑制剂相关*性。MCL患者(n=56)的ORR达52%,CR率达25%。既往接受过BTK抑制剂治疗的52例患者,ORR和CR率分别为52%和25%,与整体MCL患者相当。同时,LOXO-对既往接受过干细胞移植和CAR-T治疗患者仍有效。
中国医院邱录贵教授团队在ASH上提出了MCL基于基因和转录组水平的新分型,包括C1、C2、C3、C4亚型,4种亚型具有显著预后差异。
NKTCL
上海医院赵维莅教授团队提出基于分子遗传学特征、表达谱特征、细胞来源和EB病*潜伏感染类型及病*基因表达特征的三种不同分子亚型,揭示了NK/T细胞淋巴瘤(NKTCL)的致病分子机制。分子分型与临床预后显著相关,并为未来NKTCL精准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林桐榆教授牵头的研究提出了NK/T细胞淋巴瘤新分期建议,称“CA分期“,分为4期,能更好地识别不同预后人群,好于AnnArbor分期,为未来临床决策提供更好的参考。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慧强教授牵头的信迪利单抗+西达本胺治疗R/RNKTCL的SCENTⅠ/Ⅱ期研究结果显示,在36例可评价疗效的患者中,ORR率为58.3%,CR率为44.4%;估计1年OS率为79.1%,1年PFS率为66.0%。初始反应的中位时间为6周,中位DoR为9个月以上;同时安全性良好。
DLBCL
CD19单抗Tafasitamab(MOR)联合来那度胺治疗R/R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L-MINDⅡ期研究,结果显示ORR达60%,CR率43%,中位DoR长达21.7个月,中位PFS达12.1个月,中位OS未达到,为不适合自体移植的R/RDLBCL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选择。
PRIMEUR-IVLⅡ期研究采用“R-CHOP-R-大剂量MTX-R-CHOP+鞘内注射“三明治疗法治疗新诊断的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共入组38例患者,2年PFS率和OS率分别高达76%和92%,2年间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复发的累积发生率仅3%。
CAR-T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的周剑峰教授团队回顾性分析发现恩替卡韦预防对于HBsAg阳性患者在接受CAR-T细胞治疗时的HBV再激活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建议HBsAg阳性的患者在预处理化疗前应进行抗病*预防治疗,并在B细胞恢复后至少维持12个月。即使在停用抗病*预防治疗后,也应采用PCR进一步监测HBVDNA水平至少6个月。
另外,医院韩为东教授团队应用优化串联CD19/CD20CAR-T治疗R/RNHL安全性良好,ORR为79%,CR为71%,12个月PFS为64%。
周剑峰教授团队采用CD19/CD22T细胞序贯输注的“鸡尾酒疗法“治疗R/RB细胞肿瘤,在B细胞NHL患者中,3个月的CR率达50%,PR率达22.2%。亚组分析显示具有不同高危特征患者,均能获得缓解。中位随访14.0个月,中位PFS为9.9个月,估计中位OS为18.0个月。3个月时达CR/PR患者PFS、OS均显著优于未达CR/PR患者。11例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HGBCL)CAR-T治疗后桥接移植,PFS和OS较未桥接移植患者均未明显改善。初次复发即接受CAR-T治疗患者的累积复发率更低。
责任编辑:Amiee排版编辑:Amiee版权声明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