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肉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病例53淋巴结Burkitt淋巴瘤 [复制链接]

1#

摘自TsiehSun,M.D.(孙捷著),叶向*译,卢兴国审校《血液肿瘤图谱》(人民*医出版社,)

[病历资料]

患者男,43岁。HIV病*感染两年,并发巨细胞病*性视网膜炎和鹅口疮。患者最初发现左腋下有一隆起,CT扫描确定为大型腋窝淋巴结,淋巴结活检象见图53.1和53.2。外周血涂片未检出原始细胞。体检未发现肝脾肿大,腹部CT扫描未见团块,脑脊液未发现肿瘤细胞。病人开始以双倍剂量阿糖胞苷鞘内注射,双倍剂量长春新碱静脉注射,一倍剂量阿霉素静脉注射,五倍剂量环磷酰胺静脉注射。

图53.1淋巴结活检象由于存在许多着色体巨噬细胞,而显示星空结构(HE×20)

图53.2淋巴结印片显示中等大小的肿瘤细胞,染色质疏松,多个不明显的核仁和薄边状并有多个空泡的深蓝色细胞质(Wright-Giemsa×60)

[鉴别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

[进一步检查]

Ki-67染色:阳性(图53.3)

CD20染色:阳性(图53.4)

CD3染色:阴性

CD10染色:阳性(图53.5)

BCL-2染色:阴性

BCL-6染色:阳性(图53.6)

MYC蛋白染色:阳性(图53.7)

淋巴结印片油红O染色:阳性(图53.8)

图53.3所有肿瘤细胞Ki-67染色显阳性(髓过氧化物酶×20)

图53.4CD20染色肿瘤细胞显阳性(髓过氧化物酶×20)

图53.5CD10染色肿瘤细胞阳性(髓过氧化物酶×40)

图53.6bcl-6染色肿瘤细胞阳性(髓过氧化物酶×20)

图53.7C-myc蛋白染色显示许多肿瘤细胞呈阳性反应(髓过氧化物酶×20)

图53.8油红O染色显示胞质空泡阳性(×)

[讨论]

Burkitt淋巴瘤/白血病(BL)最早是由DenisBurkitt于年发现的,他把这种肿瘤描述为累及非洲儿童颌骨的肉瘤。之后,在非洲大陆以外报告了许多“非洲淋巴瘤”病例,这些病人有双峰分布(儿童和老人)伴最初表现为腹部肿块,往往累及回盲部。在美国和西欧,它占儿童淋巴瘤的40%和成年人的1%~2%。

这两种在地理分布上属不同形式的肿瘤,分别指定为地方性和散发的BL亚型(表53.1)。自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的蔓延,BL的发病率急剧增加。据估计,艾滋病病人患BL比一般人群高0倍。该亚型主要累及淋巴结和骨髓,并命名为免疫缺陷相关BL。EB病*(EBV)感染和疟疾也可能是地方性BL的诱发因素,但EB病*感染的证据在散发性和免疫缺陷相关性亚型中少见,而且这两个亚型与疟疾无关。

表53.1地方性和散发性Burkitt淋巴瘤比较

地方性亚型

散发性亚型

每十万人群年发病率

2.3~3.8

0.1~0.3

高危年龄组

4~8岁

双峰型

男/女比例

2:1

2或3:1

首发表现

颚骨病变

腹部病变

骨髓累及

约8%

16%~20%

中枢神经系统累及

约30%

5%~20%

白血病阶段

EB病*血清学试验阳性

88%~97%

约20%

肿瘤细胞EB病*受体

常见

罕见

肿瘤细胞EB病*基因组

%

11%~20%

该肿瘤三个亚型之间的形态没有区别。在组织切片中,肿瘤细胞呈中等大小,染色质结构分散,2~4个小核仁,以及一条薄边的细胞质。组织学特征是以粘在一起的单一的肿瘤细胞片,伴多个有丝分裂像和凋亡小体为特点。

凋亡小体经常被吞噬细胞吞入,这种吞噬细胞通常被称为着色体巨噬细胞。对分散的着色体巨噬细胞赋予所谓的“星空”结构,这是BL的特征,但不是BL特有,因为它也可见于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免疫母细胞淋巴瘤和其他细胞凋亡突出的淋巴瘤。因此,在BL初诊中印片或骨髓涂片对鉴定典型的细胞学极其重要。

在涂片中,肿瘤细胞的特点是中等量的深蓝色细胞质,含多个细胞质空泡。由于胞质的多核糖体含量高,可被甲基绿-派洛宁染色,而胞质空泡的脂质内容物油红O染色阳性。胞质空泡可见于其他淋巴瘤,但它们通常是由于变性或高浓度的糖蛋白或糖原,而不是脂质。涂片上核染色质结构比组织切片中更显得疏松和不成熟。

以前形态上介于BL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之间的淋巴瘤被称为Burkitt样淋巴瘤(BLL)变异型,但在WHO分类中被列为介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Burkitt淋巴瘤特征之间不能分类的B细胞淋巴瘤。与BL不同的是,它为含多个不明显核仁的圆形核,BLL细胞呈多形性伴一或两个明显核仁,常呈嗜酸性。BLL主要见于散发性亚型中的成年人。BLL在内脏的结外表现比BL少见(图53.9~53.11)。

图53.9皮肤活检显示一个多形性肿瘤细胞群,大多数细胞有单个明显的核仁——Burkitt淋巴瘤的特征(HE×)

图53.10BL病例肝脏活检显示在门区肿瘤细胞围绕一胆管和一小静脉(HE×40)

图53.11BL病例睾丸活检显示许多肿瘤细胞周围4个细精管(HE×10)

年WHO系统承认的第二个变异型是浆细胞样分化的BL,但在年分类中它已不再列入独特的变异型。肿瘤细胞显示核偏位,常伴单个中央核仁和嗜碱性胞质。这些细胞显示出单一型的细胞质免疫球蛋白模式。该变异型常见于免疫缺陷相关亚型。

BL细胞通常显示滤泡中心细胞来源的单克隆B细胞群。BL表达的B细胞标记包括CD19、CD20、CD22和CD79a。滤泡中心细胞标记包括CD10、BCL-6和最近发现的生发中心相关淋巴瘤蛋白。然而,滤泡中心细胞蛋白之一——BCL-2,在BL中呈特征性的阴性或弱阳性。

大多数BL病例还显示MYC蛋白。有助于鉴别诊断的阴性标记包括CD5、CD23、CD、bcl-1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但是,唯一被WHO系统接受的初步诊断的标记是Ki-67(mib-1),超过99%的肿瘤细胞与此抗原发生免疫反应。

BL的确诊取决于MYC基因与免疫球蛋白重链或轻链基因易位的表现,即t(8;14)(q24;q32),t(2;8)(p11;q24)或t(8;22)(q24;q11)。虽然所有的亚型有共同的染色体畸变,但其断裂点不同[1]。地方性BL的c-myc基因断裂点在第一个编码外显子上游大于KB处,而IgH基因断裂点在连接片段中。散发性和HIV相关的BL,MYC基因断裂点在外显子1和2之间,而IgH基因断裂点在转换区域。基因表达谱研究表明,有种亚型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可有c-myc基因重排,但其伙伴基因不同。

一些BL病例可能有BCL-2基因重排,而且一种BL小亚型有MYC和bcl-2双重易位,它表示最差的预后。BL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之间的区别有临床意义,因为BL在人类所有的肿瘤中具有最高的细胞增殖率,倍增时间24~48小时。因此,BL要短持续时间、高强度化疗方案,包括强化的中枢神经系统预防;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则只需较低强度的治疗。如前所述,在某些病例中两个肿瘤之间不能鉴别诊断者,则归入B细胞淋巴瘤,不能分类型。

[参考文献]略

附:版WHO分类中Burkitt淋巴瘤相关更新

最近的Burkitt淋巴瘤(Burkittlymphoma,BL)NGS研究增进了对这些肿瘤发病机制的认识。在约70%的散发性和免疫缺陷相关BL和40%地方性病例中发生转录因子TCF3或其负调节子ID3的突变。TCF3通过激活BCR/PI3K信号途径和调节细胞周期蛋白D3表达促进淋巴细胞存活和增殖,30%的BL也有TCF3基因突变。

附图1:BL分子发病机制。

TCF3调节生发中心基因并优先在该结构的高度增殖的区域——即组织学上的暗区表达。TCF3还通过BCR和PI3K信号转导途径以及通过调节细胞周期调节子如CCND3来调节淋巴细胞的存活和增殖。TCF3还诱导其自身的抑制子ID3,产生自动调节回路,可以减弱该程序并促进生发中心细胞向亮区转变。

MYC通常不在暗区细胞中表达,而在亮区上调。其对ID3的诱导可能有助于正常生发中心中TCF3途径的减弱。Burkitt淋巴瘤经常携带激活TCF3途径的ID3、TCF3和CCND3突变。BL中存在的t(8;14)易位使MYC失调。这两种途径的合作在BL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该病中几乎所有细胞都在增殖。

版WHO分类新增一种称为“伴11q异常的Burkitt样淋巴瘤”的临时病种(附图E-H)。这些病例形态类似于BL,在很大程度上表型、microRNAs和GEP方面也相似,但缺乏MYC重排。

相反,它们具有以近端获得和端粒丢失为特征的染色体11q改变(包括11q23.2-23.3中很小区域的获得和11q24.1-ter的丢失)。与BL相比,这些淋巴瘤没有BL中常见的1q获得,具有更复杂的核型,较低水平的MYC表达,一定程度的细胞学多形性,偶有滤泡结构,并经常淋巴结发病。临床过程似乎与BL相似,但报告过的病例数仍然有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