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肉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感染新冠病毒后他的肿瘤居然不见了原来是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医院那家好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来源:肿瘤资讯

为了加强学术交流、促进资源共享、满足广大医师同仁追求新知的需求,“第三届天津国际淋巴瘤高峰论坛”于年8月29~30日采取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形式召开。本次会议邀请了国内外众多知名血液肿瘤领域的专家,共设置12个专场,内容极其丰富。特邀本届高峰论坛大会主席、医院孟斌教授围绕本届高峰论坛的病理部分内容进行了访谈,详情如下。

多重检测助力综合诊断

病理诊断一直被认为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由于病理诊断决定着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级,也就是所谓的良恶性程度及浸润范围,所以其不仅在淋巴瘤领域,而且在所有类型的肿瘤中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医学研究的快速发展,病理诊断进入了精准医学的时代。我们对肿瘤的认识不断的深入,了解到了肿瘤极大的异质性及个体差异。虽然我们将一系列检查统称为病理诊断,但是不同的患者的结果表现出来的生物学特性均不尽相同。以往传统、经典的病理学诊断是根据组织的形态学特征来判断肿瘤的类型及良恶性程度,也就是所谓的“以貌取人”,但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因此就需要结合其它的检测结果,进行综合诊断。对于淋巴瘤的诊断而言,一些情况下反应性的增生,特别是一些病*感染会导致细胞的变化,与恶性肿瘤的形态非常类似。但是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年龄、发病部位及一些其它的检查等,即可判断为反应性增生,可以自愈。这种情况下仅依靠形态学的特征进行判断,有出现误诊的可能。因此,尽管病理诊断被称为“金标准”,仍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分子水平检测等进行综合诊断。本次会议也邀请到高子芬教授为大家带来淋巴瘤整合诊断专题讲授,希望可以加深大家对于整合诊断的认识,提高诊断的精确性,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更精准的指导。

精准诊断提高患者缓解

随着基础研究的不深入,我们对于淋巴细胞的发育过程、细胞功能和分化亚群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通过基础研究的转化,发现淋巴瘤患者的部分遗传学特征发生改变,导致了疾病的发生发展。通过检测并发现患者基因的改变,研发相应的分子靶向药物,能够更好的帮助患者的治疗。目前淋巴瘤的病理诊断中结合了很多分子分型、细胞遗传学的诊断,为判断疾病分类、评估预后及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了客观的依据,使得淋巴瘤的治疗更加具有针对性,进而提高患者的缓解。因此,基础研究对临床病理的诊断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淋巴瘤病理结合分子水平进行诊断,更加精细化、精准化,是非常复杂也是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

多方协作提升诊断精度

淋巴瘤是一类非常复杂的疾病,异质性大,个体差异明显,也为病理诊断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需要通过包括基础的HE染色、免疫组化和分子学检测在内的多种方法,做出综合的诊断。然而,上述检测均需要有一定的组织量,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组织标本就无法做出诊断。并且淋巴瘤的诊断和分型大部分需要观察组织结构,仅观察部分组织不足以做出准确的分型,需要手术切除淋巴结或者比较大的肿瘤组织,其难度以及对患者的创伤比较大,需要得到患者充分的理解。随着医学临床技术的进展,穿刺的工具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进,可以通过内窥镜等的方式进行穿刺取材,得到包括胃肠道、肺部、腹膜后淋巴结等内部脏器的组织。然而,往往由于其取材量小、取材不到位、组织病变不典型、肿瘤组织坏死等原因为病理诊断造成了困难,无法做出明确地诊断。这时则需要得到患者的理解,与临床医生配合,重新取材,获得足够的组织量和符合标准的组织部位,以帮助医生做出精确的诊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使得患者能够获益。

责任编辑:Flora排版编辑:晓栋版权声明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2#
程少为出诊时间和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05703.html

话说,

过去一年里,新冠病*已然成为全世界最可怕的自然杀手,截止到今天,全球感染人数已达万,死亡人数达到了万…

而让人担忧的是,新冠疫苗接种还没有全面铺开的当下,很多国家的疫情开始卷土重来,甚至22个国家还出现了传染性更强的变异*株。

可谁能想到,新冠病*,竟然也有“积极”的一面…

最近,《英国血液学期刊》登载了一条惊人的消息:

一名61岁的肾病患者,住院后又被查出霍奇金淋巴瘤,癌变已到晚期,祸不单行的他偏偏又感染了新冠病*,没想到在家耗了4个月之后,他的身体不但清除了新冠病*,还神奇地治愈了癌症!

这个绝处逢生的病例背后,是一个关于人体免疫系统的奇迹…

这位的61岁的患者,多年来一直患有肾小球肾炎,后来病情加重,逐渐演变成了末期肾衰竭。

肾病严重到这个地步,除了接受肾移植,很难有其他康复痊愈的办法。

于是乎三年前,这位患者终于找到了可供移植的肾脏,没想到的是,天不遂人愿。

肾移植手术最终以失败告终,等待新的合适肾源又需要时间,他不得不长期接受透析治疗。

然而,病魔似乎没打算轻易放过他,到了年,医院检查,身体又出现了新的异样,出现了进行性淋巴结肿大(指淋巴肿大速度不快,一点一点肿大的),伴随着体重锐减,于是安排他接受了更详细的活检和影像学诊断。

这一查不要紧,竟然又查出来一项恶性疾病:

他患有霍奇金淋巴瘤,已到晚期,CT检查显示他体内到处都有活跃的癌细胞…

黑色部分为癌细胞

然而他的噩梦依旧还没结束,一段时间之后,他又出现了呼吸困难和哮喘等症状,这次,一个更可怕的确诊结果出炉:

他感染了新冠病*…

作为一位61岁的老人,患末期肾衰竭,加上晚期癌变的霍奇金淋巴瘤,现在又感染了新冠病*。看着都让人绝望。

而且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数据都显示,癌症患者感染新冠病*,转重症甚至死亡的风险极高,其中血液肿瘤和肺癌患者感染新冠的死亡率分别高达33.3%和18%…

毫不夸张地说,这位患者的身体状况非常危险,到了命悬一线的程度。

然而,就连他自己也不知道的是,他那被病魔逼到绝境的身体,此刻却开始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

在医院接受了11天的支持性治疗后,这位患者的症状有所减轻,于是便回到了家中继续康复治疗。

这期间,他既没有使用过任何皮质类固醇药物(抑制免疫系统过激反应的药物),也没有接受任何免疫和化学的疗法。

也就是说,除了他自身的免疫系统,已经没有任何能帮助他对抗癌症的外部力量了…

然而,就在被三种恶性疾病一起逼入绝境的时候,患者的身体内部却在悄然发生了一场奇迹般的变化。

在家里康复了4个月后,医院复查,CT检查的结果让医生大吃一惊:

肿瘤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水平也下降了90%以上,就连患者颈部的淋巴结肿块也缩小了N倍。

癌细胞被大量清除后

反复检查多次后,医生们最终确认:

在感染新冠病*,又自我康复4个月后,这位61岁患者身体里的癌症竟然奇迹般地痊愈了!

在认真思考背后的原因之后,专家们提出了这位患者癌症自愈的一个假设:

新冠病*入侵这位61岁患者的身体,刺激了他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随即释放了大量促炎性细胞因子(inflammatorycytokines),促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在无形之中激活了这位患者体内两种重要的免疫细胞:

一是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killercell,NK),这是一种能同时抗肿瘤,抗病*的重要细胞。

另外,它还激活了体内的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即免疫系统生成的专门对抗霍奇金淋巴瘤的免疫细胞。

两种免疫系统同时作用产生了交叉反应,即:

两种免疫细胞都能针对两种不同的抗原起反应!

也就是说这4个月里,

这位病人的免疫系统在新冠病*的刺激下,开启了强大的“无双模式”,两种被激活的免疫细胞交叉反应,同时对抗被新冠病*感染的正常细胞和癌细胞。

通过免疫系统在患者的身体内的这一番暴走,病人身体里的癌细胞,竟然奇迹般地被清理干净了!

事实上,癌症患者在感染某种入侵病*或病菌后,肿瘤消失的例子,历史上也有先例。

去年的一篇关于《癌症自愈的几率和原因》里就提到了类似的病例:

免疫系统本身具有抗击癌症的能力,但需要合适的激活方式,这个激活方式,就包括了新入侵的细菌或病*。

文章提到,癌症病人感染天花,疟疾,结核等传染病,都有可能刺激免疫系统的反应,从而有一鼓作气在抵抗传染病的同时治愈癌症的概率。

当然,本文这位61岁患者感染新冠病*,却意外治好癌症的病例,依然堪称一个不小的奇迹。

这或许能为人类通过开发免疫系统潜力来治愈癌症,提供更多的灵感和思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