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肉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华山到复旦肿瘤,胰腺外科团队的四代传承 [复制链接]

1#

从如何做医生到如何做老师,胰腺外科的医者和师者精神一直传承了下来

门诊

医院胰腺外科主任医师虞先濬教授每周一、周四有两个半天的门诊,总共要看多个患者。周四早上,在浦东院区门诊楼3楼G2区最尽头的两间诊室,虞先濬领衔的胰腺肿瘤多学科门诊从早上8点开始接诊,协作外科、内科综合治疗、放疗科、影像科等学科专家,充分给予患者一份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因为慕名而来的患者实在太多,为了个体化综合诊疗、患者满意和临床带教三个主要的目标,诊疗的流程经过长时间的摸索,进行了优化,极大减少了患者盲目检查和治疗,减少误诊误治,让患者少走弯路,充分彰显了多学科的优势与特色。患者首先由团队的三到四个“学生”进行全面问诊,悉心采集病史,评估患者相关情况,做出最基础的判断。到了虞教授这里,由“学生”介绍患者的病情,“我们多学科专家会进行病情分析讨论,再和患者沟通,提出我们的建议和后续诊疗方案。”最后,再由“学生”具体跟进落实每一位患者的诊疗。虞先濬教授把这一整套的流程形象地称为“三明治”。一套“三明治”的流程走下来,在每个病人身上花的时间并不少,效率却大大的提高了,而且关键是能够和患者充分沟通,患者和家属可以适时、适度参与到我们的讨论中,有利于后续诊疗方案的制订和充分配合。但是虞先濬教授所说的“学生”,并不是医学院在读的医学生,其实,他们都是高年主治医师,甚至是副主任医师。“胰腺肿瘤专科是个高风险的学科,培养医生的周期很长,而且除了专业训练,还需要人文培养,要能够理解病人,与病人和家属充分、有效、耐心沟通,让大家信任你。”虞先濬教授告诉“医学界”。虞先濬教授(中间)在看门诊虞先濬教授的老师倪泉兴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外科学专家,在胰腺肿瘤外科领域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倪教授今年76岁,仍然在临床一线造福着更多胰腺癌患者,深得患者和家属信任。每周三,倪泉兴教授在浦东院区看诊。7月29日星期三,在5楼的特需诊室,当天早上共有15个患者。有时候倪教授需要看20-30个患者,从早上8点半看到下午1点左右。很多患友都是倪教授既往的患者推荐过来的。事实上,科室里其他医生拿不准的病人,比如高难度手术方案如何选择,都会请倪教授一起把把关。当天,15个患者经过诊疗后,大多都需要住院手术,其中就有3个需行高难度手术。在倪教授的诊室,他非常耐心地和患者充分交流。看诊时,倪教授问得很细,第一个问题总是,“从哪里来的?”当天,有安徽、天津、江西、山东、新疆等全国各地的患者,“能这么远过来看病,说明他们都是抱着希望来的,要让他们满意的得到答复。有担心、紧张的,要让他不紧张。”倪教授告诉“医学界”。除了常规的诊疗外,他还会和患者和家属唠家常,提醒他们戒烟、控制体重和血糖。有恶性肿瘤家族史的,他会提醒家属做好筛查。农村来的患者,他格外亲切,“因为我就是农村出生的,我父母兄弟都是农民。”倪教授说。一位患者和家人慕名而来,“他们说你是这里最好的。”倪教授笑着答,“我是这里最老的,最好的不敢说,一代更比一代强。”实际上,虞先濬和自己的其他学生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倪教授感到很欣慰,“我的患者越来越少,才是正常的。”倪泉兴教授

“大医生”

胰腺手术公认的难度高、风险大,和胃、肠、胆囊、血管等位置都能搭上关系,能做胰腺手术的外科医生,往往腹部外科的手术全都能胜任。因此,胰腺手术特别考验医生的胆魄,能不能获得患者的信任,愿不愿意承担责任。“做医生要肯担风险,不担风险、谨小慎微,做不成事,毛毛躁躁的也不行,胆大心细是一个好医生要具备的品质。”倪泉兴教授告诉“医学界”。受到倪教授的影响,虞先濬同样认为,“如果一直保护自己,不去承担责任,永远做不了‘大医生’。”虞先濬教授(左一)在手术中虞先濬一直记得,以前跟着倪教授的时候,一个急诊,子女担心手术风险,不肯签字,“很多医生可能就放弃了,但是倪教授找到她儿子,直接说,你这个不孝的东西,不开刀,你老娘是要送命的。”“我曾经看过一些术前谈话,谈的患者心惊肉跳,不敢开刀,做医生不能这么简单粗暴。”虞先濬和患者术前谈话,会重点说三点:第一,这是风险很高的一个手术;第二,请患者放心,医生很熟练;第三,没有95%以上的把握,医生不会给你做手术,但是5%的意外你要理解。从大学校门出来,从硕士到博士,虞先濬都是由倪泉兴教授带教,从最基础的阑尾、疝气、胆囊手术开始,现在成为了胰腺外科领域的大专家。去年11月,在倪泉兴教授从医50周年纪念活动上,虞先濬教授和老师的合影虞先濬跟着倪教授看专家门诊,对怎么做医生耳濡目染。倪教授是桃浦一个农民家庭出身。当时,医院工作。“桃浦整个乡,只要有人生病,医院的预检台,在看倪教授之前,不会去看别的医生。一个人可以让人信任到这个程度,为什么?”虞先濬也常常想。“医生如何获得患者的信任?最重要的,是解决患者的疾病困扰。在没有这个专业能力前,不能救命,那么就常常去安慰,时时去关心。”虞先濬告诉“医学界”,倪教授早些年,就经常借钱给自己老乡看病。受到老师影响,虞先濬还是个资历尚浅的“小医生”时,就获得了患者的信任。“其实我不过是帮他解决生活上的一些难题,比如,患者家属来了没地方睡,我借个躺椅给他。你多关心他们,他们怎么会不信任你呢?”虞先濬经常告诉自己的学生,医生是一个社会性很强的工作,要学会和人打交道。医生的工作就是帮助病人,有精湛的技术,救患者命是帮助人;技术不够成熟,关心患者也是帮助人。这也是倪教授一直强调的,他要求每个主治医生身边都有一个患者群,“如果一个医生主要靠上面的医生提供你病人,那要么是因为你的技术不行,要么因为你的服务态度不好。”

五代同堂

“对年轻医生,我没什么架子,但是对自己下一级的医生,我要求很严格,因为他们到了该管事的时候了。”倪泉兴教授说。虽然是自己的得意门生,但是虞先濬就曾问过自己的老师,为什么从来不表扬他?倪泉兴告诉他:“喜欢人,要放在心上,越是喜欢的人越不要轻易表扬。”倪教授培养学生的方法是从自己的老师那里传承下来的。倪教授的老师张延龄教授今年94岁,当年,正是因为老师布置下来的课题,倪教授从年开始专攻胰腺肿瘤。倪泉兴教授早年和自己的老师张延龄教授的合影以前,和自己的老师配合手术,都是倪教授做主刀,张延龄教授当第一助手。之后,和自己的下级医生配合手术,倪教授一样甘当第一助手。“现在他们也一样,虞先濬和下级医生开刀,他也当第一助手。”倪教授说,这种言传身教的精神就这样传承了下来。年,在66岁的年纪,倪泉兴和虞先濬来到医院创建胰腺肿瘤外科。倪教授还清楚地记得,1月22日报到,1月23日开始工作。当时,只有7张床位,3个正式员工。建科合影,右一为虞先濬教授,右二为倪泉兴教授10年后,团队定下了成为国际国内高水平的、著名的胰腺肿瘤中心之一的目标。“已经基本上达成了。”而作为我国胰腺外科专业化发展的创导者和开拓者之一,倪泉兴教授曾经最早提出的胰腺肿瘤“专职、专业、专科”化模式,目前在医院也已经实现。除了有目标,有领导的支持,有床位,也有从临床问题出发带动起来的科研和教学,真正实现了“临床与科研、开放与微创、外科与内科”三个对半开。目前,医院工作的学生里,已培养了6位正高级主任医师,6位副高级主任医师,都能独当一面。“我完成了两件事情,找一块地,建一间房,找一块地是有床位建病房,建一间房是建个研究所。”倪教授说,还有两个目标——办一本专业的杂志,写本专业的书,自己完不成了,交给学生们。现在,倪教授希望,中国胰腺外科的医生能在基础研究上再加把劲,“不是都听外国人的,我们成为国际上有名的胰腺肿瘤中心,外国人到我们中国来看病,那才是真的牛!”倪教授笑着说。现在,他对学生的期待是,“我希望以后介绍我,说的是,这个医生是虞先濬的老师,而不是,虞先濬是我的学生。”倪教授告诉“医学界”,他现在就等着哪一天,自己的徒孙招了研究生,“我就把他们都带到我老师那里去,五代同堂,拍一个照片,那真的是开心啊。”“这一天,快了!”倪教授开心地说。专家简介

倪泉兴教授

教授/主任医师/博导医院荣誉医院胰腺肝胆外科荣誉主任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前主委上海市胰腺肿瘤研究所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市/复旦大学胰腺肿瘤研究所荣誉所长先后获得“上海医学科技奖”、“上海市优秀发明奖”及“卫生部先进工作者”等奖项,为我国胰腺肿瘤专科化、专病化发展以及胰腺外科技术的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我国著名的外科学权威,从事外科医、教、研工作近50年,擅长各种外科疾病诊治,尤其对处理胰腺、肝脏和胆道各种良、恶性疾病有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胰腺肿瘤的诊治方面更是享有很高的地位科研方向:胰腺手术方式改进、胰腺癌淋巴转移特性、分子生物学机制、胰腺肿瘤干细胞、化疗药物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介入化疗、化疗多药耐药等研究论文著作:已发表论文余篇,参加编写《临床外科手术》、《实用外科学》和《现代外科学》等10余本医学著作虞先濬教授教授/主任医师/博导医院副院长上海市胰腺肿瘤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胰腺肿瘤研究所所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上海市领*人才、上海工匠、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复旦大学首届“名医工程”入选者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CSPAC中国胰腺癌多学科协作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胰腺癌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美国外科医师学院Fellow(FACS)主持国家自然基金中德国际重点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12项;总计获得科研经费余万元。以通讯作者在JClinOncol、GUT、AnnSurg、CellRes、Autophagy、ClinCancerRes、CancerRes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余篇,总IF>,单篇论著最高IF:32.9。

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

作者:朱雪琦

校对:臧恒佳

责编:田栋梁

往期精彩回顾医院、医学院科技量值公布!“神药”二甲双胍只要1分半钱?!最新集采药品公示来了!国产新冠疫苗预计12月上市,两针不到0元!

点击“阅读原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