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肉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他山之石续接内镜在颞下窝良性肿瘤切除 [复制链接]

1#

续接前言

病理诊断:

病理诊断见表1,11例患者中多形性腺瘤6例、神经鞘瘤4例、基底细胞腺瘤1例。

所有患者术中均行快速冰冻切片检查,其结果与术后最终病理均完全吻合,准确率为11/11。

治疗效果:

治疗效果见表1,本组病例中10例术前有咽异物感、颌下疼痛、颌面部麻木、舌麻木、言语含糊等症状的患者。

术后症状均获得改善或完全消失,患者术后疼痛反应轻、恢复快,术后疼痛VAS评分为2~4分,平均3.1分;

术后住院时间4~8d、平均5.9do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大出血、术腔感染、神经损伤、张口受限等并发症。

随访情况:

患者术后定期复查,随访时间为6~39个月,11例患者均预后良好,无肿瘤复发。

讨论

颞下窝是旁中线颅底和侧颅底重要的组成部分,狭义的颞下窝是指:

蝶骨大翼以下、蝶骨翼突外侧板以外、下颌支以内的区域,

主要容纳咀嚼肌、上颌动脉、翼静脉丛、下颌神经的分支等,并经眶下裂、卵圆孔、棘孔与眼眶、颅中窝相通,

因其内部的翼内肌、翼外肌、下颌骨等结构与咀嚼功能息息相关,故又称为咀嚼肌间隙。

咽旁间隙位于咀嚼肌间隙的后内侧,以茎突及其附着肌肉和韧带为界又分为茎突前间隙和茎突后间隙,

茎突前间隙内主要有腭帆张肌、腭帆提肌、翼内肌、淋巴结、脂肪等;茎突后间隙的解剖结构重要而复杂,

包括颈内动脉、颈内静脉、第IX~XII颅神经、颈交感干、颈深上淋巴结等。

内镜下切除颞下窝肿瘤的手术入路包括经鼻人路、经口人路、内镜辅助颈侧人路和联合入路:

(1)内镜经鼻人路:适用于肿瘤主体位于硬腭平面以上的病例。

由于上颌窦后外侧壁翼突的内、外侧板及其附着的翼内、外肌是颞下窝前壁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肿瘤与翼突的位置关系,

可选择翼突内侧人路或翼突外侧入路,翼突内侧人路系经翼突内侧板后内侧切开咽上缩肌,由咽鼓管前方进人颞下窝;

翼突外侧入路系通过泪前人路或柯陆式人路直视下暴露上颌窦后外侧壁及其后方的手术通道,经翼突外侧切开翼外肌进人颞下窝。

(2)内镜经口人路:适用于肿瘤主体位于硬腭平面以下、颈内动脉前方或内侧的病例,

根据肿瘤主体的位置选择肿瘤完全切除减少术后复发,术中需要充分的术野暴露并尽量减少出血.这对术者选择最优的切口。

可采用的切口部位有口咽侧壁、翼下颌皱襞内侧和翼下领皱襞外侧等,其中口咽侧壁切口应用最广,

翼下领皱襞内、外侧切口罕有报道,经口人路咽侧壁切开适用于肿瘤主体靠近颞下窝内侧、茎突咽肌筋膜层后方的病例,

尤其是口咽侧壁向内膨隆的患者;若肿瘤位于颞下窝的前下方、茎突咽肌筋膜层的前方,可选择翼下颌皱襞内侧切口;

翼下颌皱襞外侧切口适合肿瘤主体位于翼外肌后外侧的患者。

(3)内镜辅助颈侧入路:适用于肿瘤位于颈内动脉后外侧的病例。

国内外均有学者曾报道经颈侧人路可成功切除咽旁间隙内的肿瘤且不破坏重要的解剖结构。

内镜辅助颈侧入路在颈部较小切口的基础上加以内镜辅助,在直视下能更加清晰地显示咽旁间隙内精细与隐蔽的结构。

虽然根据瘤体位置采用不同的手术切口,但是无论采取何种切口均有一定的优劣性,

优点在于:切口的部位距离肿瘤主体最近,可有效实现微创,组织损伤小、在肌肉丛中沿肌肉走行方向分离,对正常组织牵拉少,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

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切口小,对于体积较大的肿瘤需先部分切除,待瘤体缩小后才能经小切口取出。

自20世纪70年代被引人鼻科手术中以来,内镜已逐渐成为耳鼻咽喉科医师不可或缺的手术工具,

内镜技术的发展为诸多疾病的诊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单纯内镜或内镜辅助手术治疗颞下窝良性肿瘤疗效确切,有望成为该区域肿瘤重要的治疗方案之一。

温馨提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