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市场行情后期展望_钢材
进入新一年后,全球经济下行风险超出预期,中国对外贸易额大幅下降,物价指数双双跌落。在这种情况下,经历了去年下半年以来“高台跳水”的钢材市场价格行情走势如何?是否会出现更为糟糕的情况?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热点。 一、经济数据不理想,短时期内钢材行情不容乐观 近期陆续公布的经济数据表明,国内外情况经济尚未复苏,资产损失严重,失业明显增加,短时期内难以好转,很有可能进一步探底。世界银行前不久发表的评估报告预测,2009年全球经济将出现二战以来的首次萎缩,全球工业总产值将缩水15%,贸易量降至多年来的“冰点”,东亚将成为遭受世界贸易衰退冲击最大的地区。 从国内经济指标来看,今年前两个月外贸出口延续去年11月份以来的大幅下降局面,并且降速逐步加快。其中去年11月份同比下降9%,12月份下降11%,今年1月份下降29%,2月份下降25.7%。出口形势的骤然恶化,对国内加工制造业产生很大冲击。今年1—2月份累计,全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幅继续回落。与此同时,CPI和PPI价格指数双双回落,其中钢材价格同比降幅在30%左右,钢铁行业利润萎缩,甚至大面积亏损。 不仅如此,世界金融危机可能还未见底,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还会遭受更大冲击,出现更多的裁员减薪,比如美国五大银行面临灾难亏损、通用汽车请求*府救助等,随时都会引爆更大的需求地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甚至警告说有可能进入“全球大衰退”,预计今年世界经济将出现负增长,“几乎是我们一生中遇到的最糟糕的时候”。 由于世界金融情况继续恶化以及需求锐减,不确定因素增多,下一阶段中国钢材外贸出口形势依然是十分严峻,包括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两个方面。虽然2月份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多数分项指标已经跃上50%的临界点之上,但新出口订单仍不乐观,只有43.4%。可见国外市场需求的持续低迷对我国制造业带来的影响仍然较大。今年1—2月累计,全国钢材出口量为347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52%。由于去年中国钢材出口高峰期是3季度,达到了2156万吨。据此预计,中国钢材出口最坏时期还未到来,后续月份的出口同比降幅将会更大,其中3季度降幅有可能超过70%,相关企业要有应对“更紧日子”的准备。 尤其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因为世界各国经济普遍不景气,开工不足和失业人数的激增,将导致贸易保护主义蔓延。前不久美国国会通过经济刺激计划中的“购买美国货”条款,势必会被其他国家效仿,并蔓延到几乎所有产能过剩的领域。全球性的贸易保护主义将会越演越烈,似乎已经难以避免,从而增大中国钢铁产品出口和生产制造业困难。 由此可见,现阶段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全球消费需求继续疲软下滑,并且这个局面不是一年之内可以结束的。这就使得世界范围内钢材行情短时期内难以迅速好转,并且不排除出现更糟糕情况的可能。 二、即使出现更糟糕的情况,也糟不到哪里去了 全球经济数数据的疲软和恶化,世界汽车巨头的破产倒闭,有可能导致境外钢材需求出现更为糟糕的情况。但是即便如此,钢材价格行情也糟不到哪里去了。 首先是价格本身几乎“腰斩”。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钢材价格下降幅度一度已经达到了40%,有些品种还超过了这个跌幅,几乎“腰斩”。在这种情况下,今后钢材行情即使出现更低价位,其向下空间也不是很大了。就如同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从147美元/桶的最高价位,一度跌至34美元/桶,即使今后跌至30美元/桶,也只有不到几美元的空间了,还能糟到哪里去呢?
其次是铁矿石属于资源性产品,并且被高度垄断。铁矿石等钢铁生产原料价格,对于钢材市场行情影响极大。应当说,当其价格跌至较低水平后,势必引发相应减产保价行为。世界范围内铁矿石生产的高度垄断性又为其提供了很好的实施条件。据此分析,2009年度长期协议铁矿石价格当然会下降,这一点不会有问题。但其价格降幅究竟有多大?能否像我们预期的那样大?则还有很大疑问。因为判断严重失误,我们已经失去了逼迫世界矿业巨头降低铁矿石价格的最佳时期。如果新财*年度长协矿价格降幅大大低于预期,会对现货铁矿石行情形成一定支撑,并且避免钢材价格的过度跌落。 最后是下游需求透出暖意。这是保障今后钢材行情糟糕不到哪里去的最关键的理由。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近期以来的经济数据,就可以发现,尽管外部需求状况不佳,出口及相关行业受到很大困扰,但国内下游需求前景渐趋回暖。 与欧美国家不同,中国金融机构相对稳定,没有出现大的问题,基本不需要*府救助,而且*府和国民资金相对充裕,财*情况好得多。所以,中国前期刺激需求资金可以完全投向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也就是投向实体经济和终端消费,资金使用效果当然也要好得多,见效也会快得多。近期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信贷投放等一些经济先行指标显示,实体经济需求开始从最低水平回升,最困难的时期正在过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比上月上升了3.7个百分点。该数据已经是连续三个月出现回升。分项指数上,新订单指数、生产指数已经回升到50%的临界点以上。其中钢铁行业新订单1月份指数达到了65%,逼近该指数公布以来的最高水平;2月份虽有回落,也处于52.2的较高水平。 在国家4万亿元刺激内需措施作用下,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亦大幅增长。据统计,1—2月份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0276亿元,同比增长26.5%。其中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7437亿元,增长87.5%。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各级*府实施刺激交易量活跃,但不“托市”的正确方针,前期僵持不下的商品房价格终于松动,出现了向下滑落的迹象。如果这种商品房价格跌落的局面能够持续下去,那么,随着价格的不断走低,达到一个临界点后,一直存在的住房刚性需求就会释放出来,甚至爆发“井喷式”增长,推动建筑业和相关数十个行业的相继复苏,这样。整体市场需求就带动起来了。近期全国主要城市房地产市场行情已经显示了这方面迹象,个别降价到位的楼盘被一抢而空,显示了中国住房刚性需求在价格回归合理后的强劲释放能量。 统计数据还表明,消耗钢材较多的汽车产销和库存情况也在转好。2月份全国汽车产销双双超过80万辆,不仅结束了连续7个月以来产销低于80万辆的局面,而且产销率达到102.4%,库存量创下两年来的最低水平。 由于*策效应的滞后,进入下半年后,前期已经出台各项刺激需求措施效应的进一步显现。 随着更多刺激需求措施的陆续出台,汽车、机械、轻工、造船、钢铁、石化等行业振兴规划的实施,都使得国内钢材需求趋向回暖,将率先世界各国复苏。尽管其过程还会有反复,行情相应波动,但这一格局已经基本确立。 由此可见,在上述在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钢材行情虽然短时期内难以迅速复苏,但也确实糟糕不到哪里去了。对此不可过于悲观。 三、价格行情更糟糕局面的出现,意味着极好的投资机遇 如果今后世界经济形势继续恶化,钢材(包括矿石、焦炭、废钢等原材料,下同)行情出现更为糟糕的情况,市场价格进一步走低,我们不仅不必恐慌,反而可以将其视为极好投资机会的到来。 一是国家要加大储备力度。中国是一个人均矿产资源水平较低的国家。随着中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加工型出口规模的逐步扩大,资源供应“瓶颈”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约束力亦逐步增强。因此,我们一定要把矿石、焦炭等产品行情的进一步跌落视为极好的投资机遇,大规模进行储备收购,加大海外资源并购力度,并且是价格越低越买。要下好资源战略抄底这盘棋,将我国巨大的外汇储备,尤其是新增加的外汇,尽可能多地转换成矿产资源产品储备。 中国加大资源储备力度,不仅要关注境外资源,还要组织好国内钢铁资源的保护。比如对于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的中国的稀土资源,除特别情况外,比如换取高薪技术,其余都应当禁止出口。为了保护国内生产能力,维持企业正常资金周转,国家可以将国内的稀土金属全部进行收购储备起来。 二是投资者可以进行战略做多。因为如上所述,钢材及相关冶炼原料跌至目前水平后进一步跌落,其下行空间已被大为挤压。在这种情况下,其商品贬值风险不大,反而是保值、升值潜力广阔。当然有利于实施战略买进。 四、中国钢材需求的复苏出路,关键在于启动国内消费 经济数据表明,目前困扰中国钢材供求关系的最大问题是外部需求骤减,而且外部需求减少最多的又是其间接出口——机电产品出口。今年1月份全国机电产品出口额同比下降20.9%,汽车、机床、摩托车等产品的出口量降幅在10%以上。这已是自2008年11月以来,中国机电产品出口连续三个月负增长,而且降幅逐步扩大(分别下降4.8%、8.2%和20.9%),为20多年来所未有。由此形成了现阶段中国钢材整体产能严重过剩问题。 出口环境趋向恶化的情况还表明,如何解决中国钢材过剩产能问题?在全球经济衰退,购买力缺失的情况下,关键还是要眼睛向内,千方百计启动国内消费需求。也就是说,要“自力更生”。当然,努力组织出口也是必要的,但更多的是减缓下降幅度。 目前有一种观点,主张采取增加出口退税的办法,扩大出口,解决生产企业订单不足问题。这样做其实是行不通的。不仅是因为目前问题的根本症结是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出了大问题,没有那么多的钱来购买中国钢材及其耗钢载体——机电产品,消化其全部产能,除非中国不要钱白送。而且还在于,在整体需求低迷,其它国家同样产能过剩、失业增加的情况下,中国刺激出口的措施一定会遭遇被出口国的抵制,比如对中国钢材征收更多的关税,实施更多地反倾销调查,甚至干脆采取行*手段,不准进口中国商品等。 由此可见,在这个整体需求疲软,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大环境之下,与其国家财*挤出宝贵稀缺资金“补贴”境外消费者,不如将这笔钱用于刺激国内消费,立足于国内市场消化过剩产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其效果要好得多。 中国通过启动国内钢材需求,立足于国内市场来消化其过剩产能,包括机电产品过剩产能,这方面并非无所作为。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方向就是努力满足环保需求,偿还多年来这方面的历史欠账。 由于长期以来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忽视环境保护,因此形成了巨大规模的环保历史欠账,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比如淮河、太湖、滇池的严重污染,许多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等。这个问题的解决,历史欠账的偿还,可以吸纳数十万亿的资金,从而产生极大的市场需求,远远超过现有的4万亿投资方案的刺激效应。大规模的环境治理,数十万个环保项目的建设及运行,巨大环保市场需求的出现,可以催生一个强大的环保行业,不仅能够为现有的全部钢材和机电产品的过剩产能找到一条宽广出路,还可以借此推动和完成中国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硬件”基础。也正因为如此,环保建设及其相关产业的兴起,势必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完全可以推动中国经济率先世界各国复苏,实现中国经济10年以上的快速发展。